為什麼身體感覺挺好一查很多病?家醫君的朋友小愛曾分享過一個有趣的事,前陣子小愛突然感到雙肩疼痛,由于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頸椎病,就上網查了一下肩膀疼痛的原因,結果一查大吃一驚,綜合網上多條意見,小愛初步判斷自己患有心髒病或肺癌晚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身體感覺挺好一查很多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家醫君的朋友小愛曾分享過一個有趣的事,前陣子小愛突然感到雙肩疼痛,由于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頸椎病,就上網查了一下肩膀疼痛的原因,結果一查大吃一驚,綜合網上多條意見,小愛初步判斷自己患有心髒病或肺癌晚期。
搜索詞條截圖
相信不少人都會有像小愛這樣的“同款”經曆:身體有什麼腰酸腿痛,就喜歡上網查病,結果越查越後怕,發現自己竟然身患多種絕症。
然而為什麼很多症狀網上一查就是癌症?根據症狀判斷疾病真的靠譜嗎?家醫君給大家說一說。
上網查病半小時,結果發現得了五六種癌症?相當一部分人,當自己身上出現不适症狀時,總喜歡先在網上查一查,給自己心裡保個底,結果越查越害怕,因為一對照症狀能查出五六種癌症。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大多數癌症早期症狀跟普通疾病差不多,往往被混淆。
舉例子來說,普通感冒易出現咳嗽和發熱以及全身乏力等,同樣肺癌前期也會有此症狀。有時僅僅是簡單的發熱咳嗽,上網一查了解肺癌患者有類似的症狀。隻要身體有任何不适,理智的方法是選擇正規醫院做全面檢查,并不是在網上搜索相關的症狀,非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增加心理上的負擔,甚至會因為過度恐慌而讓病情加重。
臨床上是如何診斷癌症的?既然從症狀判斷癌症是不靠譜的,那麼醫生又是如何診斷癌症的呢?這離不開醫學儀器的幫助,因為疾病種類有太多,但症狀卻大同小異,而醫學儀器能夠很好的幫助醫生快速明确患者的病情,常見的診斷方式主要有兩種。
1、臨床診斷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各種檢查結果來初步診斷癌症。
就拿乳腺癌舉例子,其主要症狀是乳房有腫塊,摸到腋窩下淋巴結腫大,乳頭溢液或溢血,乳腺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或破潰等。當醫生摸到患者的乳房有腫且質地較硬、難以推動時,同時還摸到腋窩下淋巴結腫大,那麼就初步判斷是乳腺癌。當然,這隻是初期判斷,并非意味着就是乳腺癌。
然後醫生會再讓患者做輔助檢查,通過乳腺超聲檢查能清晰看到乳腺腫塊,看看腫塊的邊界是否清晰,血流是否豐富;也可以做乳腺钼靶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等。
當從這些輔助檢查推斷可能是癌症後,醫生會制定更深入且合适的檢查方法來佐證,比如肺癌需做低劑量螺旋CT篩查;腸癌需做腸鏡檢查;胃癌需做胃鏡檢查;肝癌需做肝髒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檢查等,隻要檢查結果正常,就能排除癌症;若發現病變,高度懷疑是癌症,那麼還需做其他檢查來明确腫瘤性質、分型和分期,從而确定治療方案。
這樣的做法可能很多患者不能理解,為何要做那麼多檢查,但這些檢查卻能大大降低被誤診的概率,有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情況。
2、病理診斷
通過一系列檢查後,僅能懷疑是腫瘤,想要明确診斷還需進一步做病理檢查,這是診斷癌症的金标準。還是拿乳腺癌舉例子,懷疑是乳腺癌患者,需對乳房腫塊處穿刺,取出部分組織送去病理科,制作成病理切片,顯微鏡下看到癌細胞,就能确診是癌症。
不一樣的腫瘤,選擇不一樣的病理活檢方法,比如肺癌需做支氣管鏡或穿刺活檢,胃癌需在胃鏡下取出活檢,甲狀腺癌需做穿刺活檢,腸癌需在腸鏡下取出活檢,黑色素瘤需整個切除活檢。
家醫君寄語
總而言之,當身體有明顯的不适症狀時,不能在網上尋求答案,而是選擇正規醫院做全面檢查,通過各種檢查項目來明确診斷。另外,有癌症家族史、癌前病變者、癌症高危人群應定期做防癌篩查,以便于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