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的綁紮與安裝是鋼筋分項工程的重要部分,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主體結構的安全穩定。以下質量通病在鋼筋施工現場屢見不鮮,本文總結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工程朋友們參考借鑒。
01
箍筋間距不按圖施工綁紮
原因分析:
綁紮操作不嚴格,不按圖紙尺寸綁紮。
防治措施:
根據構件配筋情況,在縱向鋼筋上用畫出間距點。同時嚴格要求工人操作。
02
箍筋綁紮不牢固,綁紮點松脫,箍筋滑移歪斜
原因分析:
用于綁紮的鐵絲太硬或粗細不适當;綁扣形式為同一方向;或将鋼筋籠骨架沉入模闆槽内過程中骨架變形。防治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鐵絲作為綁線。綁紮直徑12mm以下鋼筋宜用22号鐵絲;綁紮直徑12-16mm鋼筋宜用20号鐵絲;綁紮梁、柱等直徑較大的鋼筋用雙根22号鐵絲充當綁線。
綁紮時要相鄰兩個箍筋采用反向綁扣形式。例如綁平闆鋼筋網時,除了用一面順扣外,還應加一些十字花扣;鋼筋轉角處要采用兜扣并加纏;對縱向的鋼筋網,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當加纏。重新調整鋼筋籠骨架,并将松扣處重新綁牢。
03
箍筋彎鈎頭平直段長度不足10d
原因分析:
下料不準确;畫線方法不對或誤差大;用手工彎曲時,扳距選擇不當;角度控制沒有采取保證措施。
防治措施:
1、加強鋼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據本單位設備情況和傳統操作經驗,預先确定各形狀鋼筋下料長度調整值,配料時考慮周到;為了畫線簡單和操作可靠,要根據實際成型條件(彎曲類型和相應的下料調整值、彎曲處曲率半徑、扳距等),制定一套畫線方法以及操作時搭扳子的位置規定備用。一般情況可采用以下畫線方法:畫彎曲鋼筋分段尺寸時,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長度調整值在彎曲操作方向相反一側長度内扣除,畫上分段尺寸線;形狀對稱的鋼筋,畫線要從鋼筋的中心點開始,向兩邊分畫。
扳距大小應根據鋼筋彎制角度和鋼筋直徑确定,可參以下數值(d為鋼筋直徑)。
為了保證彎曲角度符合圖紙要求,在設備和工具不能自行達到準确角度的情況下,可在成型案上畫出角度準線或采取釘扒釘做标志的措施。
2、對于開頭比較複雜的鋼筋,如進行大批成型,最好試加工出一個樣品,并根據樣品情況進行調整,以作為示範。
04
鋼筋漏綁
原因分析:
事先沒有考慮施工條件,忽略了鋼筋安裝順序,緻使下道工序鋼筋綁紮困難。
防治措施:
綁紮鋼筋骨架之前要熟悉圖紙,并按鋼筋材料表核對配料單和料牌,檢查鋼筋規格是否齊全準确,形狀、數量是否與圖紙相符;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仔細研究各号鋼筋綁氙紮安裝順序和步驟。
治理方法:
松綁部分鋼筋,達到條件後把未綁紮的鋼筋綁紮完成。
05
負筋間距過大
原因分析:
綁紮操作不嚴格,不按圖紙尺寸綁紮。
防治措施:
對操作人員專門交底,或在鋼筋骨架上挂牌,提醒安裝人員注意。
06
負筋綁紮混亂、歪斜,間距不一
原因分析:
管理人員管理不到位,綁紮工人操作馬虎,不按圖紙尺寸綁紮。工序安排不當,鋼筋受踩踏。防治措施:
加強現場管理,對操作人員專門認真交底;鋼筋必須滿綁;合理安排工序,做好保護措施,預防綁紮後踩踏。
07
負筋彎鈎方向未向下
原因分析:
綁紮疏忽,未将彎鈎方向朝下。
防治措施:
綁紮時使負筋彎鈎朝向下;負筋進行滿綁。
治理辦法:
将彎鈎方向不對的鋼筋拆掉,調準方向再綁。切忌不拆掉鋼筋而硬将其擰轉(因為這樣做,不但會擰松綁扣,還可能導緻整個骨架變形)。
08
箍筋寬度尺寸不準
原因分析:
(1)在骨架綁紮前未按應有的規定寬度定位,或定位不準。(2)已考慮到将箍筋寬度定位問題,但在操作時不注意,使兩個箍筋往裡或往外串動。預防措施:
(1)綁紮骨架時,先紮牢(或用電弧焊焊接)幾對箍筋,使四肢箍筋寬度保持符合規定的尺寸,再穿縱向鋼筋并綁紮其它箍筋。
(2)按梁的截面寬度确定一種雙肢箍筋(即截面寬度減去兩側保護層厚度),綁紮時沿骨架長度放幾個這種雙肢箍筋定位。(3)在骨架綁紮過程中,要随時檢查四肢箍筋寬度的準确度,發生偏差及時糾正。治理方法:
取出已入模的鋼筋骨架,松掉每對箍筋交錯部位内的縱向鋼筋的綁扣,校準四肢箍筋的寬度後重新綁紮。
09
鋼筋偏位
原因分析:
(1)放線錯誤,施工員粗心大意,沒有認真複核設計圖紙造成。(2)模闆固定不牢,在施工過程中時有碰撞柱模的情況,緻使柱子總筋與模闆相對位置發生錯動。(3)因箍筋制作誤差比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縱筋偏位,甚至整個柱子鋼筋骨架發生扭曲現象。(4)不重視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如墊塊強度低被擠碎,墊塊設置不均勻,數量少,墊塊厚度不一緻及與縱筋綁紮不牢等問題影響縱筋偏位。
(5)施工人員随意搖動、踩踏、攀登已綁紮成型的鋼筋骨架,使綁紮點松弛,縱筋偏位。(6)澆築混凝土時,振動棒極易觸動箍筋與縱筋,使鋼筋受振錯位。(7)梁柱節點内鋼筋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擠歪而偏位。(8)施工中,有時将基礎柱插筋連同底層柱筋一并綁紮安裝,結果因鋼筋過長,上部又缺少箍筋約束,整個骨架剛度差而晃動,造成偏位。
預防措施:
(1)在進行柱子定位放線時,嚴格按照《工程測量規範》精确放線,嚴格複測,從而保證定位軸線的準确性。(2)設計時,應合理協調梁、柱、牆間相互尺寸關系。如柱牆比梁邊寬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寬情況的發生。(3)按設計圖要求将柱牆斷面尺寸線标在各層樓面上,然後把柱牆牆從下層伸上來的縱筋用兩個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層樓面标高及以上500mm處用柱箍點焊固定。
(4)基礎部分插筋應為短筋插接,逐層接筋,并應用使其插筋骨架不變形的定位箍筋點焊固定。(5)按設計要求正确制作箍筋,與柱子縱筋綁紮必須牢固,綁點不得遺漏。(6)柱牆鋼筋骨架側面與模闆間必須用埋于混凝土墊塊中鐵絲與縱筋綁紮牢固,所有墊塊厚度應一緻,并為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7)在梁柱交接處應用兩個箍筋與柱縱向鋼筋點焊固定,同時綁紮上部鋼筋。在靠緊搭接不可能時,仍應使上柱鋼筋保持設計位置,并采取墊筋焊接聯系。
治理方法:
若采用在樓面上對錯位筋按1:6坡度較為平緩地折曲複位,并對折曲段上下一定範圍内用箍筋加強約束,采用這種方法仍應慎重。若采用對錯位較大的鋼筋加同規格的複位筋與錯位筋實現可靠連接則較為穩妥,錯位嚴重的應與有關人員共同研究加固補強方案。
10
鋼筋骨架歪斜變形
(1)梁呈拱形狀
(2)鋼筋網片呈波浪狀
原因分析:
鋼筋骨架外形不準,這和各号鋼筋加工外形是否準确有關,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應從安裝質量上找原因。安裝質量影響因素有兩點:多根鋼筋端部未對齊;綁紮時某号鋼筋偏離規定位置。施工過程中梁底标高有誤。
防治措施:
綁紮時将多根鋼筋端部對齊;防止鋼筋綁紮偏斜或骨架扭曲。
治理方法:
将導緻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的個别鋼筋松綁,重新安裝綁紮。
11
鋼筋綁紮不到位引起的鋼筋砼保護層問題
(1)樓闆負筋砼保護層厚度過大
原因分析:
(1)施工操作不規範,鋼筋工安裝時,鋼筋骨架綁紮不牢固,無鋼筋支撐措施(馬凳、懸挂法等),或支撐過少、分散,在澆築混凝土時,震動使鋼筋偏位。(2)施工管理不到位:各工種交叉作業,施工人員行走頻繁,無處落腳大量踩踏而護筋又不到位,車壓人踩,使受力鋼筋移位、變形。
防治措施:
(1)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規範操作,責任明确,鋼筋制作、綁紮、支模、澆築時嚴格按照施工技術交底操作。受力筋或箍筋的加工尺寸準确,綁紮牢固,支模尺寸符合要求。混凝土保證良好的和易性,選用合适的振搗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證鋼筋保護層的質量。
(2)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重視保護闆面上層負筋的正确位置;必須行走時應自覺沿鋼筋支撐點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間架空部位鋼筋。(3)安排足夠數量的鋼筋工(一般應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澆築前及澆築中及時進行整修。(4)推廣使用懸挂法施工工藝《方管加支撐懸挂法控制砼闆厚度及鋼筋保護層厚度》)。下圖所示。
(2)鋼筋砼保護層厚度過小
梁底露筋
樓闆闆底露筋
原因分析:
保護層砂漿墊塊間距過大或缺失;振搗混凝土時,振動器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或引起綁扣松散。
防治措施:
砂漿墊塊間距适當(以骨架不明顯下彎變型為宜);對于縱向鋼筋,可采用埋有鐵絲的墊塊,綁在鋼筋骨架外側;對于負彎矩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控制,詳見下面的方管式懸挂法控制負彎矩鋼筋砼保護層。
處理方法:
範圍不大的輕微露筋可用水泥砂漿抹壓平整;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現麻點的,應沿周圍敲開或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為止,然後用砂漿抹壓平整。為保證修複處灰漿或砂漿與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沖洗、用鐵刷刮淨,使表面沒有粉層、砂粒或殘渣,并在表面保持濕潤的情況下補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應經過技術鑒定後,根據露筋嚴重程度采取措施補救,以封閉鋼筋表面(采用樹脂之類材料塗刷)防止其鏽蝕為前提,影響構件受力性能的應對構件進行專門加固。
方管式懸挂法控制負彎矩鋼筋砼保護層
1、材料規定(1)方管規格:采用壁厚1.2mm以上,外框尺寸為15mm×15mm、20mm×20mm兩種,目前市場上為6米長一根,項目部按工程設計闆保護層厚度要求選用(方管外框尺寸為砼闆負筋保護層厚度)。(2)方管撐腳:采用φ12或φ14的鋼筋制作,最好采用圓鋼。(3)鐵鏟:用25以上鋼筋打成一頭扁平的鐵鏟。2、制作要求(1)根據設計闆跨,将6米長方管下料成長度為1.5米、3.0米等規格。(2)将方管焊成架體:兩方管平行放置,間距400mm左右,兩端頭及中間用方管或φ12以上鋼筋作為拉杆焊接成一個整體,拉杆間距400mm左右,要求面平。
(3)方管架體焊鋼筋撐腳:架體高度=設計闆厚=方管外框厚度+撐腳高度(在施工現場,如現有的架體高度小于設計闆厚30mm以内時也可在撐腳下加設硬墊塊處理,而不必重新制作架體)。(4)撐腳間距:為提高整體剛度,撐腳間距要求不大于400mm。(5)焊接要求:整個架體連接點包括拉杆和焊腳均應滿焊。3、施工工藝及注意事項(1)在樓面闆鋼筋綁紮完成後,按闆厚要求布設相應高度的方管架體,要求架體布設順直,架體内邊距支座邊350mm左右。(2)所有闆負筋與架體交叉點均用22#鐵絲逐點綁紮牢固,負筋面必須緊貼方管底。(3)對于采用泵送砼的項目,整個施工段必須全部布完架體,并将負筋全部綁在方管上,方能組織鋼筋隐蔽驗收。(4)架體應在砼振搗密實平整後初凝前方能拆除。順序為:振動棒振搗——平方管面找平砼——平闆振動器振搗(要求砼面平方管面)——用鐵鏟鏟斷負筋與架體結紮點鐵絲——清除鐵絲——清除架體——架體部位補砼。(5)作業人員施工時應盡量不踩踏闆負筋(可踩架體)。4、使用後架體維護(1)拆下的架體應及時用自來水沖洗幹淨表面混凝土漿。(2)及時調整和修複變形架體。(3)拆下的架體應按規定位置堆放整齊。(4)工程主體結構完成後,應及時清理幹淨架體,并塗刷廢機油防鏽,存放于倉庫,避免日曬雨淋。
12
梁柱節點箍筋的制作與安裝
1、框架梁柱節點核心部位柱箍筋遺漏
2、框架梁柱節點核心部位柱箍筋數量不足
3、框架梁柱節點核心部位柱箍筋堆匝
原因分析:
由于節點處梁柱鋼筋縱橫豎交叉,鋼筋分布密集,特别是當中間柱子有四根或更多根梁相聯的情況下,采用整體沉梁入模時,箍筋綁紮困難,導緻節點區下部箍筋無法綁紮,因此存在遺漏柱箍筋現象,或箍筋綁紮不到位造成箍筋堆匝現象。
防治措施:
施工時在節點處四角增加若幹根6mm或8mm的附加縱向短筋(長度與節點高度相同);先将柱節點處箍筋按設計圖紙間距焊接在縱向短筋上形成整體骨架(俗稱豬籠),再将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擱置在樓闆模闆面上,然後穿梁鋼筋并綁紮或将整體骨架焊在節點處截面高度最大的梁上,最後整體沉梁入模。為防止附加縱向短筋位置與柱縱筋沖突而造成套箍困難,附加縱向短筋應偏離箍筋角部約5cm。采用該法可很好地保證節點處柱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較好。需要說明的是,焊接時焊點要适可而止,絕不能焊傷箍筋和梁柱鋼筋。
已焊好尚未套進柱内的梁柱節點處的加密箍
準備套進柱内的梁柱節點處的加密箍
與梁鋼筋籠一起沉入柱内的梁柱節點處的加密箍
文章内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關注“廣州君和”微信公衆号,免費獲得BIM軟件7天免費試用和13個BIM軟件系列教程,還有精彩案例,BIM解決方案,定期發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