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不僅是魚蝦、蟹貝的樂園,還能有效減弱台風和風暴潮,并且起到淨化環境和固碳作用。記者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廣州現有紅樹林面積約403.9公頃,主要分布在南沙區和番禺區。與此同時,廣州将加快儲備海洋生态修複項目,推進落實紅樹林營造和修複指标任務。
廣州紅樹林主要分布在南沙、番禺
紅樹林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上,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态系統,在生态保護方面有重要作用。紅樹林孕育了衆多蟹類、貝類、螺和昆蟲等底栖動物,還有以它為食的魚蝦和鳥類。此外,紅樹林茂密的樹枝和發達的根系能有效減弱台風和風暴潮的影響;紅樹林能淨化水體裡的營養物質,吸收和降解有機污染;紅樹林在固碳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紅樹林濱海濕地既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能促進潮水中顆粒态有機碳的沉降。
廣州現有紅樹林面積約403.9公頃,主要分布在南沙區和番禺區,包括南沙濕地紅樹林、蕉門河紅樹林、洪奇瀝水道紅樹林、小虎島和沙仔島紅樹林、坦頭紅樹林、龍穴島紅樹林、萬頃沙東側沿岸紅樹林、石樓紅樹林和化龍紅樹林等。紅樹植物種類主要有桐花樹、秋茄、老鼠簕、無瓣海桑等。紅樹林中生活的動物有海生的貝類、水鳥、招潮蟹、彈塗魚、水蚤等。
近年來,廣州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管理工作。加大重點區域、成片紅樹林、原生紅樹林保護力度,通過設立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依法依規對紅樹林進行保護。已設立南沙區濱海紅樹林區級森林公園、番禺區海鷗島紅樹林區級濕地公園、南沙區坦頭紅樹林濕地保護小區,均已落實管理機構。據悉,坦頭紅樹林保護小區是廣州市唯一的一片原生紅樹林,面積約3.6公頃,現已制定保護方案。
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後
新營造紅樹林面積7.05公頃
2019年以來,廣州共實施了三個海洋生态修複項目,新營造紅樹林面積7.05公頃,修複現有紅樹林面積19.78公頃。完成南沙濕地海岸線生态修複項目,整治修複南沙濕地局部6000米岸線,有效改造岸坡生境、修複紅樹林濱海濕地、控制和清除外來入侵種以及優化鳥類栖息地。完成虎門大橋北側重點海灣整治。整治修複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長度955米,整治修複面積44040平方米,其中種植紅樹林面積0.49公頃,解決了海岸線建築垃圾長期存積的突出生态問題,整體提升海岸線生态景觀風貌并同周邊環境相互協調,助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海灣新格局。完成番禺區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态修複項目。修複海岸線長度3910米,新種紅樹林面積64085平方米,修複現有紅樹林面積67813平方米,恢複紅樹林物種多樣性,強化海鷗島東部岸線生态安全、提升岸線防災減災能力,為大灣區海島生态修複提供良好示範。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接下來将繼續推動紅樹林的保護和修複工作。繼續推進濕地資源包括紅樹林資源調查,融合國土三調數據,編制濕地保護總體規劃。科學實施生态修複項目,加強紅樹林及濕地資源本底和宜林地調查工作,加快儲備海洋生态修複項目,推進落實紅樹林營造和修複指标任務。啟動南沙濱海濕地景區紅樹林營造與修複項目,計劃三年内完成紅樹林營造面積43公頃,修複現有紅樹林面積160公頃。加快大角山海濱公園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項目實施,計劃種植紅樹林面積不少于4公頃。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