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7:41:44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1


1

“我再也不給你這個壞蛋學習了!”


我聽過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不愛學習,爸爸也沒有好的教育方法,總是打他。孩子開始忍着,後來忍不住了,就和爸爸對罵,氣得大吼一聲“我再也不給你這個xxx(罵人的詞)學習了!”

啧啧,再也不給你學習了,到底是給誰學習呢?

有一天,我下班坐公交車回家,聽到後面2個學生聊天。

一個說:今天作業真多啊!我一會兒還要上課外班,晚上非累死不可,真倒黴!

另一個說:就是,咱們小孩子真倒黴,天天要上學,天天要寫作業,大人就不用寫作業,晚上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

唉!我真希望快點兒長大,早點兒工作,到時候就不用寫作業了!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2

我有2分偷笑孩子的幼稚,有5分同情他們的壓力,還有3分,惋惜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學習是什麼,為什麼小孩子要學習。

很多孩子學習不好、不愛學習,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做事沒有動機,學習沒有目标,就像航船沒有方向,茫茫大海,那不淹死了?

更惋惜的,還不隻是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而是,很多孩子壓根兒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學習,

更沒有問過家長和老師,

抑或是,孩子問了,卻沒有得到答案。


2

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


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如果你會用孩子理解的的語言和方式講給他聽,用認真的态度對待他的問題,用耐心和他交流,他怎麼會不懂呢?

比如,我會和自己的每一屆學生講:你們有作業,老師也有作業。學生們就會奇怪地“啊”?

我說:我的作業就是批改你們的作業。你們寫一份作業,我就要批改40份呢!

“哇!”學生驚歎,一想的确如此,馬上就不為自己的作業抱怨了。

如果孩子問家長:為什麼我要學習?

我們可以回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任務。你的任務是上學,爸爸媽媽的任務是上班,你上學要寫作業,爸爸媽媽工作要完成工作任務(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舉例說明,比如我是老師,我要給學生上課布置作業批改講解,你是醫生,你要給病人看病檢查開藥做手術),回家要幫你輔導功課、洗衣服做飯……

一般來說孩子就會被說服了。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3

3

做孩子太累,我做植物行不行?


但是我遇到過一個學生,他說:那我還是做動物吧,我們家的小狗就沒任務,整天玩兒。

我急中生智:你家的小狗是寵物,它的任務是吃好活好,讓主人開心。

這個聰明的男孩兒語塞,但馬上又反駁我:那我就做花花草草吧,那些植物它們沒什麼事兒做,也不用動,挺舒服挺輕松的。

這回輪到我語塞了。好像是這麼回事兒哈,但是哪裡不對呢?

植物真的沒事兒做嗎?它們真的很舒服很輕松嗎?

應該……不是吧?憑本能,我也知道,生命都不容易。可是,怎麼和孩子講,他才能理解呢?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4


有一本關于植物的書叫《植物的奮鬥》,把這麼複雜的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這本書不但講了多種植物是怎樣生長的,為我們進行了知識的科普,同時,解答了孩子的疑惑:

植物并不是真的沒事兒做,

它們的生存一點兒也不輕松。


4

奶奶給我講的故事


打開這本書,讀到第一頁的這些句子:

“……大人有大人的事,小孩有小孩的事。……

“在忙碌的生活裡,你看到青青的樹、紅紅的花,也許會羨慕地想:植物真舒服,日子過得多悠閑,不用讀書,不用做事,就能長大。”

是不是像極了奶奶坐在藤椅上,給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女講故事?

她把你摟在懷裡、輕輕撫摸着你的頭,那慈愛的神情、不緊不慢的語氣,就好像冬日的午後,搬一把凳子坐在陽台,那照耀在我們身上的陽光,暖暖的、柔柔的,好惬意啊!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5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告訴我們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太陽從東邊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新的日子裡,有新的事情要做。”

這不就是《禮記•大學》裡的那句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嗎?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強自立——

“每一棵植物,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開始,就得為生活而奮鬥。它要用盡力氣,想法子從土壤裡鑽出來。沒有父母可以依賴,沒有别人來幫忙,一切都要靠自己。風吹雨打,日曬水淹,它們都得忍受。要是不堅強,克服不了困難,就沒有辦法生活下去。”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告訴我們要細心觀察——

“平時你不知道這些,那是你沒留意,沒有細心觀察的緣故,…”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告訴我們要保護植物——

“…以後你看見了,聽見了,就會感到特别喜悅,就會佩服植物奮鬥的精神,就會決心保護植物,因為植物也在保護着你。”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告訴我們要永遠心存希望——

“如果運氣不好,來到太寒冷或太幹燥的地方,它就發不了芽,這時候,它不絕望,它會靜靜地等待另一個機會,轉到适合的環境裡去。”

奶奶講的植物故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歎的情節,沒有枯燥的大道理,沒有冗長的啰嗦,

它就是那麼淡淡的,淡淡的,

文字淡淡的,

感情淡淡的,

道理也是淡淡的,

而她隻是在那裡娓娓訴說,意味深長,且隽永。


5

植物的本領可真大


“大多數植物最偉大奇妙的地方,是自己制造食物過活。所有的動物,連人類都算上,誰也沒有這個本事。”

那麼,植物是怎麼制造食物,又是怎麼過活的呢?


1.生根發芽

第一步是生根發芽。


小學語文有一篇課文,叫《植物媽媽有辦法》,就講到一些有代表性的種子傳播的方法:

靠動物傳播,比如:蒼耳有刺,粘在動物的皮毛上,帶到别的地方去;

靠風力傳播,比如:蒲公英随風飛舞,能落到較遠的地方。

靠彈射,比如:豆子成熟後就會崩裂,種子就彈射出去。

靠水力傳播,比如:椰子,落在水裡,順水漂流,到遠處紮根。


2.吸收養分

第二步是吸收養分。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6


植物的養分,主要指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植物用根來吸收水分,用葉子吸收二氧化碳,用這些做原料,來制成食物。

所以,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根,也有不同的獲取水分的方法:玉米的根伸進地下,榕樹有“氣根”,仙人掌的根四處蔓延……

為了保住水分,植物各有各的絕技:仙人掌的莖又粗又胖,虎尾蘭的葉子含有一種膠質,有些樹木的葉子是針狀,有些樹木到了冬季就會落葉冬眠……

植物是怎麼制成食物的呢?要靠葉子中的“葉綠體”,這就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7


書中講了一種楓樹的甜汁特别甜,還畫了一幅示意圖,讓我想起剛讀過的那本書《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裡面就講到了從楓樹中提取汁液,澆在雪上吃的故事,這種吃食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楓糖雪”。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8


那麼,植物葉子中的這些“葉綠體工廠”怎麼發動呢?靠的是陽光。

所以,植物更要千方百計去争取陽光。有的是長高個(如松柏),有的是占地盤(如面包樹),有的是趕時間(如一些野花),有的是攀附别人(如蕨類植物)……

也有一些特例,比如不是特别喜歡陽光的指南花,不需要很多陽光的深海中的藻類。

還有一些植物,生來就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隻好想别的方法靠别的植物生存,就是我們說的“寄生”。比如:菟絲子。


3.克服困難

植物生根發芽,吸收養分,就能活下去了嗎?沒那麼簡單。它們也和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要對抗敵人、抵抗疾病、忍受天災。

它們要用各種方法防止自己被動物吃掉:長刺、長絨毛、有怪味、含毒素……

它們生病了,會把葉子變黃、枝葉變枯,來告訴人類。

它們還會自己療傷,想辦法補上傷口,或者長出新的枝條。

它們特别能忍受,遇上火災、風災,隻要不是把它們全身燒焦,不是把所有的根都拔出來,那麼就有機會活下去。

所以書裡說:

“我們常常看見活了幾百年的老樹,欣賞它們好看的姿态,卻很少注意老樹上面的傷痕,很少想到它的每個傷痕都代表一個奮鬥的故事。”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9

6

植物也是生命啊!


這本書介紹了植物的本領,是科普,是知識;

它還介紹了植物的一生,是人性,是共情。


“一個小嫩芽,努力沖破種子的硬殼,探頭探腦地鑽出地面。”——瞧,嫩芽多像一個機靈的小孩兒!

“假使你能拍到地下細根生長的電影,你可以看見根毛轉來轉去地尋找水分,有時候遇到一塊石頭,那小小的根毛好像在停下來想一想該怎麼辦,然後爬進石縫裡去,緊緊地繞在一粒土壤上。”——瞧,根毛也會動腦筋。

“緊閉的花苞漸漸地舒展,就像你懶洋洋地起床。”——瞧,花朵也會偷懶哦!

“一片樹林着火了,樹幹、樹根被燒得嘶嘶作響,真好像它們在哭着求救。”——瞧,樹木也會求救。

“刮台風的時候,樹木花草在狂風暴雨裡東搖西擺的樣子,就像不屈不撓的戰士,在拼命戰鬥。”——瞧,植物也會努力拼搏!


它們不言不語,它們不能行動,它們不能張嘴吃、展顔笑、出聲喊,但它們也是生命,也有情感,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短短幾千字,寫盡植物的一生,更充滿對生命的珍視。能不能稱上言簡意赅,微言大義?

讀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滲透在字裡行間的,作者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我們總說要愛護自然,愛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本書給了最簡單易懂的解釋。上一次讀到這樣的書,還是《生命的延伸》(《 怎樣在20分鐘内,給小孩子講清地球生命發展史?》)。

另外,這本書還有配套音頻,在喜馬拉雅可免費收聽。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10

這本書适合誰看呢?


有的孩子隻愛讀故事,不愛讀科普,這本書可以試試。

有的孩子閱讀能力有限,喜歡看圖,不愛看字,這本書可以過渡。

有的孩子愛聽故事,不愛看書,這本書可以先聽音頻再來閱讀。

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孩子,親子共讀;中高年級孩子獨立閱讀;就算是成人,隻要你用心去讀,也能收獲知識和感動。

有的孩子不知道學習的意義,這本書是很好的回答:


每個生命,

都有自己的奮鬥。


小時候做了一件好蠢的事(童言無忌做學生太累)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