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淇奧》言:“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面的意思是看那淇水之畔,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之中有一位君子,他修養自身就像在打磨美玉。“切、磋、琢、磨”都是打磨玉石的動詞,指把原石切開,取出裡面的玉石,然後切成規定的形狀,再把玉進行抛光。
在《淇奧》這首詩中,打磨玉石的這四個動詞被用來比喻君子修養自身的方法。我們今天經常會用到的“切磋”和“琢磨”這兩個使用程度極高、看似白話甚至近乎口語的詞,事實上正是治玉與修身共通的方式。
儒家提倡含蓄内斂的人格品性,君子要使自身像玉一樣溫潤無瑕。那麼怎麼做到像玉一樣溫潤無瑕呢?儒家就提出了一套修養人格身心的方法論,即“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指人不斷的省察自身,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暴躁”,比如“貪婪”,然後通過不斷地克制、約束自己去改掉這些缺陷。這個過程是漫長艱辛的,需要每時每刻自我反省,一旦有泛濫的情緒或欲望湧出來,就要靠強大的意志力把它們克制下去。每天,每月,每年,經過漫長的修行,人的情感和行為就達到一種自然而然平和的狀态了。
“切磋琢磨”不主張意識上的明白了解為悟,而更強調身體行為上徹底改變才為悟。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這是更适合我們修養身心的方法。不獨修養身心,在學習上,在愛好上,在事業上,我們都需要“切磋琢磨”下苦功夫去努力,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有可能達成我們心裡預期的目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