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酒、灸獐子、脆筋巴子、簽盤兔,再來份羊湯……”這是日前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晏殊邀請範仲淹去品嘗新菜式的場景,隔着屏幕都令人垂涎三尺。
《清平樂》所處的宋朝的确是個美食的天堂,更有一種說法稱,宋朝是中華美食真正意義上的開端,今天的胡博士說中醫就來聊聊《清平樂》中的幾道佳肴美酒。
01
蜜餞果子
作為《清平樂》中出現的第一道美食,宋仁宗趙祯年幼就喜歡吃生母李順容親手制作的蜜餞果子。蜜餞果子是用蔗糖或蜂蜜腌制加工的食品,這在沒有冰箱的古代,方便人們在不同季節吃到果子,也豐富了味覺體驗。
關于蜜餞果子,最早可見的記載是在東漢人趙華所撰《吳越春秋》一書。古代沒有冰箱,保存食品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唐代時,各地會用蜂蜜浸泡水果進貢,這是蜜餞果子的早期形式。
到了宋代,果脯品種已相當豐富,《飲食果子》中載“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夢粱錄》中載的“十色蜜餞”,《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載“蜜金橘、蜜木瓜、蜜林擒……”,北宋蔡襄在《荔枝譜》中,贊美果脯為“色黃白而味美可愛”。
蜜餞果子發展到現代,就成為了我們最常見的話梅、陳皮、加應子、陳皮丹等,不少民衆也喜歡用來消食等,不過這類蜜餞果子在制作過程中要加入大量的糖和鹽,鈉含量一般都在500mg/100g以上,而我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的鈉的攝入标準是每天不超過 2300毫克,有的蜜餞還有不少添加劑,因此蜜餞雖美味,但為了健康,此類腌制視頻應該少食。
02
炙羊肉
《清平樂》中有一幕是宋仁宗趙祯回宮,宮裡準備了晚膳炙羊肉和各種肉食,可見宋朝宮廷和民間食用的肉類已經非常豐富。
受到遊牧民族和中醫理論等影響,當時的美食文化是“貴羊賤豬”,羊肉是皇家推崇的肉食,《宋會要稿輯》就提到,神宗朝内廷每年要用43萬斤羊肉。在宋朝,吃羊肉也是身份的象征,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說,在蘇轼的家鄉,為了激勵學子上進,還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的諺語。
羊肉有補肝明目、溫補脾胃之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關于羊入藥部分幾乎涵蓋了所有羊的所有部分。如補氣用的羊肺、羊肚、羊心;補血用的羊肝、羊髓、養血;補陰用的羊乳、羊腎以及羊胫骨;補陽用的羊肉、羊脂等。
加之羊肉在當時肉類菜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上至皇室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愛食用羊肉。民間羊肉菜肴種類豐富,著名的有蒸軟羊、元羊蹄以及鼎蒸羊等等。同時,羊肉一度成為宋朝宮廷宴請上必不可少的傳統名菜。
宋仁宗品嘗的這道炙羊肉需要先用調料拌勻,然後放在烤爐上慢慢的烤制,外焦裡嫩,鮮而不膻是這道美食的特點,除了炙烤外,還可以炖、熘、煸、蒸、煮着吃。
03
羊羔酒
劇中清風樓賣的“羊羔酒”,就是用羊肉煮湯混合米飯拌上酒曲釀的,所采用的原料為糯米、黍米,浸漿煮後留汁,不得犯生水,此外必須加入肥嫩羊肉,否則就不稱之為羊羔美酒了。
宋朝時期的酒文化十分發達,因為宋朝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飲食上的要求逐漸增高,繼而對酒的種類加以創新,所以宋朝酒肆市場十分發達。除了作為主食外,羊肉甚至還是釀酒的原材料,劇中前期就出現了羊羔酒。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關于“羊羔酒”的記載:“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補元氣”的滋補保健用品。也記錄了相關的釀造方式。“宣和成殿真方,用米一旦,如常浸漿。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兩,杏仁一斤,同煮爛,連汁拌米。如木香一兩同釀”。一法,羊肉五斤煮爛酒浸一宿,入消梨十個,同搗取汁和曲米釀酒飲之。《遵生八箋》“糯米一旦,如常浸漿,肥羊肉七斤,曲十四兩,杏仁一斤,蒸去苦水。又同羊肉,多湯煮爛,留汁七鬥,拌前米飯,加木香一兩,同釀。不得犯水,十日可吃,味及甘滑”。
04
素菜上位
“洛陽斑竹筍,花時壓鲑菜。一束酬千金,掉頭不肯賣。”黃庭堅的《食筍十韻》,描述的就是備受士大夫們喜歡的竹筍。在宋代,受士大夫養生風氣和佛教影響,蔬菜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掀起了素食風尚,主要有荠菜、莼菜、菌類、竹筍等。
有趣的是,宋朝素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利用素食材料來仿制各種魚肉類制品,如當時的假牛凍、假灸江瑤、假熬蛤蜊肉等等,等于花一半的錢吃帶“肉味”的美食,在當時深受百姓與佛教徒的喜愛。蘇轼就曾在《菜羹賦》中有制作素食的相關描述:“湯蒙蒙如松風,投糁豆而諧勻......滃嘈雜而麋潰,信淨美而甘分。”
宋代可以說是我國飲食文化承上啟下的朝代,上承中國數千年飲食文化,下啟中國八大菜系。宋代美食空前發展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有很大關系,文人士大夫愛吃,而且會吃,更會琢磨菜式,比如我們熟知的蘇東坡系列等等。宋代因為蔗糖工藝的推廣發展,讓甜點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宋朝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場美食傳承,在融合中不斷創新,也是其傳遞的力量。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中醫藥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即删。編輯&排版:大思。
#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清平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