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支筆,既能描繪出前唐的平沙落雁,又能勾勒出晚清的銷魂風雲;矗立一束桅杆,既能滅了暮春的幽靈空曠,又能升起秋季的凄涼肅殺……每當夕陽西下、落霞層出,便意味着黑夜即将來臨,它們沉默地"消失",如同經典般在時代的更叠中被人漸漸淡忘。金庸,一位有着十多部經典武俠小說的作家,始終令人銘記,今天要談到的便是他的《神雕俠侶》。
經典說起經典,哪個漂泊在異鄉的學子還會在一個凄涼的傍晚,倚靠陽台,吟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抒發心中的渴望與悲涼;哪個剛畢業進入企業奮鬥的新青年還會在寂靜的夜晚,獨坐書桌旁,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激勵自己無所畏懼……
有多少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下還能靜下心來重溫經典。閱讀經典,是一種與前人跨越時空的美麗邂逅,是一場春雨後的洗滌,是情懷,是享受……
1959年,金庸先生的《神雕俠侶》在《明報》上開始連載,于1961年完結,時至今日,已過去了近六十年,仍被熱愛文學、熱愛武俠的讀者喜愛着、傳唱着,不僅如此,它曾多次被翻拍成電視劇,卻令人百看不厭。
雖說《神雕俠侶》是武俠,但它卻不故事的精彩取勝,而是處處有情,以一個"情"字取勝。從單純無害的少女到古稀之年的老妪,從令世人厭惡的反派再到充滿正義的肝膽英雄,其中雖有争鬥,雖有恩怨,最終都歸于一個"情"。
李莫愁為情所困,所以兇殘;郭襄因有情義,所以朋友衆多;楊過身世凄苦,自由失去雙親,所以渴望情與愛……看啊,《神雕俠侶》中,有多少人的糾葛不是因為一個"情"字。
小龍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可謂是金庸筆下最為受讀者、觀衆喜愛的人物之一。她容貌絕世,如仙女下凡,天資毓秀。她有着廣闊的胸襟,年紀輕輕便能領悟禅道,達觀知命;她的性格豁達開朗,内心活潑而又強大,即使曾經被許多人傷害,也能獲得自由自在。
小龍女的"情",可以說是都是圍繞着楊過的,每一次,楊過犯錯時,雖然小龍女會打他 ,但總是越打越輕,怕楊過疼,十分的憐惜他。兩人同在古墓中生活,小龍女教楊過武功,教他讀書,而楊過每日挑水洗衣做飯,漸漸地,二人互生情愫。
面對小龍女突然地提問:楊過你娶我吧。楊過不知如何作答,小龍女帶着破碎的心離開;英雄大會上,二人堅定地說出,要與對方在一起;絕情谷中,小龍女因自己舊傷複發,未斷絕楊過的念想,答應他人的求婚,當小龍女被楊過的真情感動,終決定逃婚一起離開,卻因曾毒發被擒,楊過也被人用千多絕情花刺身,為救楊過,小龍女被迫答應成親,卻又看不得楊過痛苦,也中了劇毒……
曆經重重劫難,可見小龍女對楊過的用情至深,當然,在劫難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意外失身重溫《神雕俠侶》這部經典,對其中一個片段感到十分氣憤。那就是甄志丙侵犯小龍女一事,相信還有很多讀者都會有疑問,不知道金庸先生寫這一段的用意在何處。
其實,根據後面的故事發展來看,如果沒有這一段,小龍女和楊過就不會因為一段誤會而分開,就不會有後面兩人劫難重重的故事情節,也就難以表達二人的情比金堅。
那麼,又有一個疑問,為何在小龍女被侵犯的時候她不反抗呢?其實,不是她不反抗,是她無法反抗。那個時候在終南山的後山,楊過與他的義父重逢了,于是歐陽鋒決定教授楊過武功,但是歐陽鋒這人性格古怪,擔心小龍女偷看偷學他的武功,于是就點了小龍女的穴道,使得小龍女無法動彈,而歐陽鋒手法古怪,這又導緻了小龍女不能自己解開穴道。
這個時候,一位一直愛慕着小龍女的全真教道士,也就是甄志丙趁人之危,玷污了小龍女。或許有人又會問,即使她被點穴無法動彈,但是她可以呼救呀,楊過離她也不遠,叫一聲楊過,說不定楊過就過來了。
的确是這樣,那個時候的小龍女是可以這麼做,可是她的眼睛被甄志丙蒙住了,當她觸碰到對方的臉時,是光滑的,而她也以為,山上隻有楊過和歐陽鋒,于是,小龍女便将此人認作是楊過。不僅如此那個時候的小龍女,早已對楊過生了情愫,不反抗是必然。
其實,對于這樣一段,金庸先生是花費了大量筆墨去寫。金庸先生這樣寫道"小龍女将臉藏在了他的懷裡,含糊不清的嘀咕道'你才颠三倒四,不怕醜,還說人家'","小龍女嗔道'還叫我姑姑?'"。看啊,金庸的一句話"還叫我姑姑",難道不足以道明小龍女不反抗的真相嗎?可見,金庸也在小說中解釋了,小龍女将甄志丙當做了楊過。
但楊過對此事毫不知情,自然不明白小龍女所說的話的意思。于是,二人的誤會由此産生,也是從此,小龍女離開了終南山,離開了楊過,同時,也正是因為小龍女的離開,讓楊過漸漸地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才在一次次的劫難中,雙方都願意為彼此犧牲。
金庸先生一生坎坷,高中、大學都曾被學校開除,年少時喪母,中年時又喪子,老年時獲得劍橋博士學位,卻也依舊被嘲笑,但他依舊有着自己的淩雲壯志。
他啊,終是寫下了十四部經典武俠小說,觸發了多少人心底的江湖夢啊,然大俠已隐去,經典卻永遠留存了下來。
有人說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的"奧運冠軍",他的小說,雖說是武俠小說,卻總能将一個個武俠故事以浪漫的叙事手法向讀者展示,讓讀者感受人世間的百态滄桑。有前輩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可以概括金庸先生小說的叙事手法,但金庸的藝術特色卻難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