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初長,春欲半。明天我們就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了。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此時人們在保健養生時也要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态,講究寒熱相配、葷素相搭。
在這個時節,養好身體,才能扛得住各種病痛,讓一整年都平安、健康。
俗語有“春分有雨是豐年”之說,春分前後下雨,預示着今年糧食豐收。春分還有民間有春祭、豎雞蛋、吃春菜等等習俗。
1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
規模較大的,會全族和全村都要觸動,從開基祖和遠祖墳墓掃祭開始,到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的春季祭祖掃墓,都是從春分或者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
2豎雞蛋
每年的春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玩法也很簡單,選一個光滑勻稱、沒有冷藏或者煮熟過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在桌上把大頭朝下地豎起來。
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3送春牛
春分有挨家送春牛圖的習俗。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4粘雀子嘴(湯圓)
春分這一天,很多家庭都會吃些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十多個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當然小編也為大家帶來了春分時吃的食物,來幫助大家養生~
1春筍
吃春菜是春分的習俗,吃一些時令蔬菜,不僅滋味鮮美、免于春困,對肝脾也有一定的益處。
說到吃春菜,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清香甘醇,被譽為“素食第一品”。其營養價值也很高,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A、鈣、磷、鎂、鐵等營養素,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尤其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吃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韭菜
俗話說“春韭一束金”,春天的韭菜正是最鮮嫩可口。韭菜不僅味兒濃郁,還有助于生發陽氣。
剛入春時冷暖不定,适當多吃一些韭菜可祛陰散寒,另外韭菜所含的硫化合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
3香椿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在中醫看來,香椿氣味芳香,入胃、大腸經,有健脾開胃、控糖控脂、潤腸通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香椿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烹饪前,在沸水中焯燙1分鐘左右,就可以去除大部分含量。
4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還有美容養顔、安神助眠之效。
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理想的滋補品。
5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很适合有面色萎黃、氣短乏力、食少納呆、大便溏稀等脾虛症狀的人群食用
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于預防口角發炎。
6荠菜
“陽春三月三,荠菜賽仙丹”。荠菜中胡蘿蔔素含量比胡蘿蔔高1倍,鐵元素比菠菜高出1倍,含鈣量是牛奶的2.8倍!
不僅如此,它還是天然降壓菜,能夠輔助控制血壓,輔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保護血管健康。
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建議先焯水再烹饪。
1增強免疫力、防流感、倒春寒
春季容易滋生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更易繁殖和傳播。
而且剛入春的“倒春寒”千萬不可小瞧,大家不要急着減衣物,穿衣保暖,避免受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
同時也要增強自身免疫力。适當做一些鍛煉身體的運動,比如慢跑、太極、跳繩、廣場舞等等。
2早睡早起以養肝
都說春困秋乏,但春天更要注意起居規律,不可貪圖懶覺,這樣不利于陽氣升發。睡眠時可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态,即晚上9、10點鐘入睡,早上6、7點鐘起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