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出現dic?(本文作者為我科醫生陳月)驚現DIC,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癌症晚期出現dic?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文作者為我科醫生陳月。)
驚現DIC
31歲的郭女士患鼻咽癌三年,近日到醫院辦理入院手續的時候,形容消瘦、奄奄一息。經檢查診斷,郭女士是鼻咽癌伴全身廣泛性擴散,合并彌散性血管内凝血(簡稱DIC)。
什麼是DIC?
DIC是在許多疾病基礎上,緻病因素損傷微血管體系,導緻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繼發纖溶亢進,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環衰竭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
臨床中,相當部分的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像郭女士一樣,經常合并DIC。腫瘤合并DIC一般是比較隐蔽的、慢性的,因而不容易被發現。但是,一旦遇到急性感染就會迅速加劇,從慢性DIC轉變為急性DIC,往往成為導緻這部分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DIC為什麼不容易被發現?
腫瘤患者,特别是晚期腫瘤患者,腫瘤方面的各種症狀比較多,DIC由于其隐蔽性容易被忽略,早期DIC更是如此。因為這部分患者通常都在進行抗腫瘤治療,很多抗腫瘤藥物會導緻血小闆下降。所以,當發現血小闆下降的時候,臨床醫生偏向推論認為是骨髓侵犯或自身免疫原因所導緻,忽略了合并DIC的可能。而血小闆下降,恰恰是DIC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患者血小闆下降的同時,經常伴随纖維蛋白原下降。一旦兩者同時出現,DIC的可能性非常高,應該立即按照DIC的标準進行篩查和處理。
腫瘤相關DIC的分型及特征
腫瘤相關DIC分為3種類型:
1) 高凝型:凝血酶産生過多,導緻微血管及大血管血栓形成,多見于胰腺癌、腺癌。主要臨床特征為血栓。臨床有其它不同症狀:皮膚不均勻、斑片狀變色、指循環不良症狀、腦血管周圍神經病變、缺血性結腸炎和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2) 纖溶亢進型:纖溶酶激活過量,有出血風險,多見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臨床特征為出血。具體臨床可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粘膜出血、肺/胃腸道及外傷部位出血。
3) 亞臨床型:凝血酶和纖溶酶同時激活,僅有實驗室凝血和纖溶指标異常,無出血或血栓的臨床表現,多見于大部分實體瘤。這一部分患者是醫生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為容易被忽視而發展為急性DIC。
DIC的檢查和診斷
DIC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兩方面:
1、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證據,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濃度及血小闆計數;
2、反映纖溶系統活化的證據,包括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降解産物(FDP)、D-二聚體、血漿魚精蛋白副凝固試驗(3P試驗)。
目前常用的診斷标準是中國彌散性血管内凝血診斷積分系統(CDSS),這個系統突出了基礎疾病和臨床表現的重要性,強化動态監測原則,簡單易行,使得有關DIC診斷标準更加符合我國國情。此外,DIC是一個動态的病理過程,檢測結果隻反映這一過程的某一瞬間,利用該積分系統動态評分将更有利于DIC的診斷。
腫瘤相關DIC的治療
腫瘤相關DIC的一線治療方案主要是治療腫瘤原發病,原發病好了,就沒有誘發DIC的因素了。
在無抗凝治療禁忌症的前提下,除纖溶亢進型DIC外,所有腫瘤相關DIC患者都應該給予預防性抗凝治療。
DIC早期:微血栓形成期時,以抗凝治療為主,治療的同時警惕出血風險。
DIC中期:消耗性低凝期時,以抗凝聯合血小闆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療為主。
DIC晚期:繼發性纖溶亢進期時,預後差,凝血過程停止,使用抗纖溶藥物治療,必要時進行止血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在DIC早期進行抗凝治療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等到晚期,治療的效果差。進行抗凝治療要注意補充相應的血漿,才不會過度抗凝,導緻出血。另外,要動态評估患者的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