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五代南唐時期繪畫中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古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畫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公元907-960年,正是我國五代十國之際,那是唐代大一統局面瓦解後随即而來的一個動蕩戰亂時期。中原一帶,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稱為五代,同時割據邊地建國稱王的,又有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唐、南漢、北漢、南平等十國,合稱為五代十國。雖然政局混亂,社會不安,但是,藝術的發展并未受到很大影響。以繪畫而論,五代的後梁、後唐,十國的前蜀、後蜀、南唐,仍然是人才輩出。這一時期的繪畫,道釋、人物畫沒有多大的發展。那時高雅之士目睹政治之腐敗,多隐居山林,因而與大自然密切接觸。大者名山巨川,小者花草禽獸,凡是自然界的東西,都引起畫家的注意,成為繪畫的題材,因此山水畫和花鳥畫都大為發展。五代時期的畫壇就出現了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宗教畫相應衰落了人物畫承唐遺風比較滿意精雅的格調占上風;花鳥畫方面擺脫了唐代作為裝飾藝術的要求寫實風格加強形成了徐熙和黃荃為主的兩大流派;山水畫方面畫家們師法大自然,根據不同地區的山川地貌氣候特點創造了多種風格的山水畫并發展了水墨山水畫的特殊表現形式—皴、擦、點、染的技巧。
五代時,人物畫的題材内容日漸寬泛,宗教神話、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為描繪的主題。畫家多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寫,傳神寫照的能力的能力又有提高。
山水畫在此時的變化是最大的,從選材到技法,都有了一個飛躍,山水被作為生息的環境加以描繪。
五代的花鳥畫也出現了以宮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畫法精細,以輕色渲染而成;二是水鳥野卉,畫法多用墨筆,色彩極少,相對黃筌一派的風格,這一派被稱作“徐家野逸”,這種現象被稱為“徐黃異體”。
這裡介紹大畫家顧闳中人物繪畫作品。
顧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诏,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與周文矩齊名,傳世代表作為《韓熙載夜宴圖》,見于畫史著錄的作品還有《眀皇擊梧桐圖》、《遊山陰圖》、《雪村圖》、《荷錢幽浦》等。
五代時期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賞析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重要作品,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是以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生活轶事為題材繪制而成。韓熙載(907~970),字叔言,山東北海人,唐末進士,是一位北方貴族,因戰亂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
後主李煜繼位時,南唐國勢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則迅速崛起。李煜對自己小朝廷的存亡憂慮不安。對于韓熙載,李煜想授他為相,卻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韓熙載也意識到,表面上雖受惠于南唐朝廷,但畢竟是北方人,也無意為官。身處逆境的韓熙載,為了免遭可能發生的厄運,不得不在政治上盡量避免與朝廷發生沖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縱情聲色的方式,去轉移同僚的視線,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隻以為韓熙載生活太放蕩,出于“惜其才”,想通過圖畫對韓熙載起規勸作用。所以,當他得知韓熙載“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棵雜,歡呼狂逸,不複拘制”的消息,便“命顧闳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該畫真實地描繪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為古代人物畫傑作。
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曆史情景,細緻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豔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羁、沉郁寡歡的複雜性格。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闳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準确精微,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
《韓熙載夜宴圖》首段“聽樂”琵琶獨奏圖一
全圖共分為五個段落,首段“聽樂”琵琶獨奏。描繪的是韓熙載與到訪的賓客們正聚精會神地傾聽演奏琵琶的場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經過一場動蕩,畫家着重表現地則是彈奏已經開始,全場空氣凝注的一瞬間。
《韓熙載夜宴圖》首段“聽樂”琵琶獨奏圖二
《韓熙載夜宴圖》首段“聽樂”琵琶獨奏圖三
此段出現的人物繁多,場景複雜,床上的紅袍青年是新科狀元郎粲,端坐在狀元左側戴着高高的頭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韓熙載,彈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則在她左邊并扭頭望着她,聽得入神且一直關心她的彈奏手法。長案的兩端坐着韓的朋友太常博士陳緻雍和門生紫薇郎朱銑,另有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這些人物都确有記載。
《韓熙載夜宴圖》二段“觀舞”圖之一
二段“觀舞”,六幺獨舞。描繪的是韓熙載站在紅漆揭鼓旁,兩手抑揚地敲鼓。韓熙載右手舉起鼓捶,使人感覺仿佛這二捶敲下去就能聽見鼓的聲音似的。郎粲側身斜靠在椅子上,一邊可以照顧到韓擊鼓,一邊可以欣賞王屋山的舞技。畫中還有一位青年在打闆,應是韓熙載的門生舒雅。
《韓熙載夜宴圖》二段“觀舞”圖之二
在這一場景裡,明顯發現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個和尚參加了夜宴,是韓熙載的好友德明和尚,他拱手伸着手指,謙卑的低着頭,好像感覺和尚出現在這種場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眼看着“施主”擊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邊為韓熙載打着節拍鼓掌的人,恰恰與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韓熙載夜宴圖》三段“暫歇”圖
三段“暫歇”宴間小憩。描繪的是韓熙載坐在床榻上,邊洗手邊和侍女們談話。此時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個女子扛着往裡走,随後還跟着一位端着杯盤的女子。兩位女子好像還在對今晚的宴會津津樂道,更加烘托出了輕松的氛圍。紅燭已經點燃,床帖拉開,被子堆疊,枕頭也已放好,以便随時可以躺下休息。此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古代宋人宴會的場景,他們遮窗夜飲,載歌載舞,累了就歇一會兒,常常忘記了晝夜的變化。
《韓熙載夜宴圖》四段“清吹”圖
四段“清吹”管樂合奏。這個場面的主人公韓熙載換下了正裝并盤膝坐在椅子上,一邊揮動着扇子,一邊跟一個侍女吩咐着什麼話。五個奏樂人橫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動态,雖同列一排,但也沒有感到整齊統一的滞闆。旁邊一名打闆男子坐姿端正,與富有變化的吹奏管樂的女伎們又形成一對比。
《韓熙載夜宴圖》五段“散宴”圖
五段“散宴”賓客酬應。這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們陸續離去的場景。韓熙載站在兩組人物的中間,伸出左手呈擺手狀,好像在說“不”字。
全卷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各個情節,每段以屏風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聯結,場景顯得統一完整。布局有起有伏,情節有張有弛,尤其人物神态刻畫栩栩如生,如“聽樂”段狀元郎粲的傾身細聽動姿、李家明關注其妹的親切目光、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觀舞”段王屋山嬌小玲珑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尴尬狀等等,傳盡心曲,入木三分。
最出色的還是主人公韓熙載的刻畫,長髯、高帽的外形與文獻記載均相吻合,舉止、表情更顯露出他複雜的内心。一方面,他在宴會上與賓客觥籌交錯,不拘小節,如親自擊鼓為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懷聽女樂合奏,送别時任客人與家伎厮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羁、縱情聲色的處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滿懷憂郁,如擂鼓時雙目凝視、面不露笑,聽清吹時漫不經心,與對面侍女閑談,這些情緒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汙的心态。畫家塑造的韓熙載,不僅形象逼肖,具肖像畫性質,而且對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立體化,可以說真實再現了這位曆史人物的原貌。
作品的藝術水平也相當高超。造型準确精微,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幾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簾幕、帳幔、枕席上的圖案又絢爛多彩。不同色彩對比參差,交相輝映,使整體色調豔而不俗,絢中出素,呈現出高雅、素馨的格調。
在藝術處理上,采取了傳統的構圖方式,打破時間概念,把不同時間中進行的活動組織在同一畫面上。全畫組織連貫流暢,畫幅情節複雜,人物衆多,卻安排得賓主有序,繁簡得度。在場景之間,畫家非常巧妙地運用屏風、幾案、管弦樂品、床榻等之類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連接性,又有彼此分離感;既是獨立成畫,又是一幅畫卷。
這幅圖有些畫面沒有畫出牆壁、門窗、屋頂,也沒有畫出光暗及燈燭,但通過人物的活動,卻能讓觀衆感到宴樂是在室内的夜晚進行,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簡練手法。猶如中國舊戲劇,不用布景,隻用手勢、眼神等動作讓觀衆感到周圍景物曆曆在目。
《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着色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全畫工整精細,線條細潤而圓勁,人物衣服紋飾的刻畫嚴整又簡練,對器物的描寫真實感強。設色既濃麗又穩重,比例透視有法度可尋, 是一幅有重要曆史文物價值和傑出藝術成就的古代人物畫精品。
曆代著錄的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有數本,此卷據各方面考證,當屬南宋孝宗至甯宗朝(1163—1224年)摹本,其風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達到相當高水平,堪稱流傳有緒的古代繪畫珍品。《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韓熙載夜宴圖》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内珍藏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繪畫--《韓熙載夜宴圖》。這幅鎮院之寶出自五代南唐(937年975年)名畫家顧闳中之手,經過千年的輾轉,如今竟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堪稱奇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