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區别鵝口瘡還是奶垢

如何區别鵝口瘡還是奶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16:00:22

利用碎片化時間,解決一個育兒問題。

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都會遇到鵝口瘡,有的媽媽很重視,有的媽媽以為隻是普通的口瘡,去醫院開點藥,抹幾天好了,結果過段時間又出現反複。寶寶遭罪,媽媽也難受!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鵝口瘡是什麼,為什麼寶寶會出現鵝口瘡,怎樣才能有效治療和預防鵝口瘡。

首先來看一下鵝口瘡是什麼。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出現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像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

任何年齡都可出現鵝口瘡,但2歲以内的嬰幼兒最多見。鵝口瘡症狀的主要表現有4點: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周圍沒有炎症反應,形狀像奶塊,沒有痛感。斑膜面積大小不等,舌頭、頰腭或唇内黏膜上都可能出現。擦去斑膜後,可以看到下方有紅色創面,不會出血。

2、如果是出現在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容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容易發現,而且也沒有明顯痛感,有的寶寶隻在進食時表情痛苦,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還會伴有輕度發熱。

那鵝口瘡這種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真兇就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在健康嬰幼兒的口腔裡常可發現,但并不緻病,所以它是否發病主要取決于寶寶的适應性和抵抗力,那什麼情況下寶寶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呢?

第一種可能是母體感染。媽媽陰道有黴菌感染,寶寶出生通過産道時接觸母體的分泌物進而感染病菌;

第二種可能是消毒不徹底。給孩子喂奶粉時,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者母乳喂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都是感染的來源;

第三種是寶寶接觸到感染了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在寶寶6-7個月時會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寶寶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還有寶寶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交叉感染也可能患上鵝口瘡;

最後一種可能是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當應用激素治療,結果會造成體内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如何區别鵝口瘡還是奶垢(新手媽媽别驚慌)1

如果寶寶得了鵝口瘡,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如果寶寶症狀比較輕,可以選擇局部用藥。

鵝口瘡的局部治療比較容易。寶媽可以用制黴菌素研磨成粉末狀,與魚肝油滴劑調勻,然後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症狀嚴重的寶寶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家長可以用棉簽蘸些制黴菌素溶液塗在寶寶口腔患處,或者用1%龍膽紫塗口腔,也可以選擇2%-3%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就是小蘇打洗口腔,還有冰硼散或硼砂甘油塗抹患處也可以治療。這些藥物每天可以塗3到4次。

在寶寶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在寶寶舌頭下面,讓寶寶活動舌頭進而轉塗到整個口腔。一般每日滴2到3次,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天2次,每次各1片,壓碎成粉,加水溶解後喂給寶寶。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寶寶還是母乳喂養,哺乳媽媽就要注意飲食。

哺乳媽媽的飲食要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同時注意一次喂乳不宜過飽,如果寶寶便秘,可以喂一些青菜湯,寶寶的奶瓶、奶頭、餐具等都應經常清潔消毒。

如何區别鵝口瘡還是奶垢(新手媽媽别驚慌)2

面對疾病,永遠是預防大于治療,所以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如何預防鵝口瘡。

首先,如果媽媽在産前有陰道黴菌病,一定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源。

還有就是在喂養寶寶過程中注意清潔。

寶寶進食的餐具清洗幹淨後再蒸10-15分鐘;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寶寶的被褥和玩具也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并定期消毒。

最後,寶寶也應該經常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關于鵝口瘡就和大家交流導緻這裡了,覺得有用的話,歡迎幫我們轉發,點贊及在評論區留言哦~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嬰幼兒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請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