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季節,不少人因為穿着不當或受冷風侵襲,就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看病。但是在就診時,醫生總會安排這類患者先做一個血常規檢查。雖然這項檢查的費用不是很高,但會讓對抽血感到恐懼的人産生抵觸心理,質疑這項檢查的必要性。
前幾天,剛剛在醫院做完健康體檢的夏林,一回單位就和同事抱怨:“隻要進醫院,準得要抽血。光抽血也就算了,一抽還連抽好幾管。我就納悶兒,做體檢抽我這麼多管血幹什麼呢?”
生活中很多人都和夏林一樣,害怕抽血。而且很多人也和夏林一樣疑惑,為什麼一檢查身體就要抽血?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檢查身體必先抽血”的重要性吧。
為什麼一檢查身體就要抽血?
我們都知道,人體中的血液每天都在不間斷地循環着,血液會流經身體的各個部位,滲透到各個器官及組織中。人體的器官調節、機能運行以及新陳代謝等,都依靠全身循環的血液來維持。因此,人體的各部位一旦出現問題,血液便會最先收到“信息”。
人體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漿和血細胞。而在血細胞的衆多成分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闆這三項指數最具有參考價值。我們可以将血液比喻成一位“将軍”,它能夠帶着器官以及身體組織遞交的“問題”申請,向身體各處的免疫細胞發出“作戰”指令。
所以,隻要清楚地知道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出現的變化,就能夠判斷機體中各組織器官的病變情況。那麼,進行血液檢查都能查出哪些疾病呢?
抽血能查出身體哪些毛病?
血液循環是機體内最大的循環系統,它能為人體的各個器官提供血氧、營養以及代謝物質,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而“抽血”化驗,除了能診斷出與血液相關的疾病之外,其結果還可以幫助醫生“追查”導緻血細胞發生變化的根源,進而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疾病一:貧血
如果血液檢驗結果中顯示,患者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指數低于正常值,則可能提示其存在貧血等相關問題。
紅細胞擔負着“運輸”的使命,其中所含的血紅蛋白,可以将肺泡中的氧氣輸送到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同時再把新陳代謝産生的二氧化碳輸送至肺部,排出體外,幫助人體完成循環。
所以,若患者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指數偏低,就會使全身各器官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态,引發患者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失眠、健忘等貧血問題。
疾病二:血小闆疾病
血小闆疾病是指和血小闆有關的疾病。若患者的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其血小闆水平明顯升高(有時還可能伴随白細胞增高),則提示其可能罹患了血小闆增多症。此病可引發患者肝脾腫大、血栓、腦出血或合并心血管疾病,對人體危害極大。
如果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闆明顯減少,則可能預示患者患有血小闆減少性紫癜。此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症狀表現為:皮膚上出現青紫色斑點,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内髒或顱内出血。
疾病三:細菌感染性疾病
白細胞是人體的免疫細胞之一。血液中的白細胞共有五種,分别為淋巴細胞、嗜堿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這五種類型的白細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遇到細菌和病毒時會一起“英勇作戰”,共同消滅“敵人”。
如果患者因為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燒,血液檢驗報告中就可能出現中性粒細胞升高的情況;如果患者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其血液檢驗報告則可能會顯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上升。此外,和普通的感冒相比,流感患者還可能會出現白細胞指數異常等情況。
如此看來,“抽血”化驗能發現的問題還不少。所以,即使你隻是得了普通的感冒,在沒有看到明确的血液檢驗報告之前,醫生也不能輕易做出診斷。
看到這裡或許還會有人不解,“既然抽一管血就能檢測出多項指标,那為什麼還要抽好幾管血呢?血抽多了,人不會貧血嗎?”
為什麼一抽血就抽好幾管,會把人抽貧血嗎?
衆所周知,不同的化驗檢查項目所需要的血量是不同的。例如:進行一次血常規檢查所需的血量大約在2ml左右;而進行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檢驗需要的血量會稍多一些,但也隻是4~5ml左右。
而一個普通人的血液量大約在4000~5000ml左右。也就是說,即使被抽了10管血,也頂多損耗了體内20~50ml左右的血,還不到總血量的1%。除去存在極度缺血情況的患者,對其他人來說,這一點點血并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更不會引發貧血。
那麼,即便用于化驗抽取的血量并不多,但每一滴血對身體來說都很重要。如果用不完,多餘的血是扔了還是另有用處呢?
其實,醫院的檢驗科還下分多種科室。如常規檢驗科、生化檢驗科、免疫學檢驗科等。每個檢驗科室各司其職,互不打擾。而每一管血液樣本,成分和用途都各不相同,拿去檢驗的科室也不一樣。
因此,為了避免同一管血液樣本頻繁流轉于各個科室造成污染,醫院就将采血管的“管帽”做成了不同的顔色。
“紫帽”試管裡的血樣,一般是用于做血常規檢查的;“黑帽”試管裡的血樣是包含血細胞和血漿所有成分的全血,用于檢驗血沉指标;“藍帽”試管裡的血樣,是檢查凝血功能所用;而“綠帽”試管裡的血樣則需要先進行離心、取血漿,然後再用于急診生化、血黏度或微量元素等檢測。
進行血液檢驗後,多餘血液樣本的流向也是大家較為關心的一件事。正常的流程是:如果血液樣本沒有用完,醫院會将其暫時留存5~7天左右。在此期間,如果有患者對檢驗結果存有異議,可以提出複查,醫院會重新取樣化驗。
而那些過了留存期的血液樣本,會被當作醫療垃圾,統一送到專門的處理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後送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銷毀。
相關閱讀:抽血前的注意事項大家都知道,在進行血液檢測的前10~12個小時,要遵循“禁食、禁水”原則。但是,除了抽血當天要遵守這一規則之外,還應注意三個關鍵的“時間點”。如果稍有不注意,同樣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确性。
關鍵點一:在檢測血脂的前3天,盡量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豬蹄、紅燒肉、排骨等。這是因為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極易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響,降低血液的透光度,使檢查結果出現偏差。
關鍵點二:血糖值有兩個标準,分别為空腹血糖值和餐後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是在患者不吃飯、不喝水、不服藥的情況下,于上午6~8點間進行抽血檢測;餐後血糖則控制在患者飯後(從吃第一口飯算起)2小時進行。
關鍵點三:進行肝功能檢測前的3~5天,最好能停止服用副作用是損傷肝功能的藥物,以免影響檢測結果。但是,停藥可能會導緻部分患者出現一系列不适的症狀。所以,對于此種行為能否執行,還需咨詢專業醫生,千萬不能盲目停藥,以免發生意外。
最後,溫馨提醒大家:抽血當日宜穿着較為寬松的衣服,以便卷起衣袖,避免袖口勒住血管。與此同時,還可以帶點面包、糖果之類的小零食和水,以免在檢查中及檢查後,因空腹過久而發生低血糖現象。
文章最後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非常明晰,“抽血”化驗是一種既簡便、又直接的健康檢測方式。它可以幫助人們更準确地了解病情,可以說是維護身體健康狀态的“好幫手”。所以每每檢查身體時,我們不必過分糾結于抽了多少血,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信任并配合醫生的各項指示,耐心地接受檢查。
參考文獻【1】朱丹.血常規檢驗分析前采血标本質量控制的問題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06):100-103.
【2】薛慕巍.血液細胞形态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05):616-617.
【3】顧慶華.血常規檢查在炎症性腸病活動性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04):83-85.
【4】李玉明.貧血患者臨床診斷中血常規檢驗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05):104-10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