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品,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雞蛋黃還是一味中藥,在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和《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現,如黃連阿膠湯、百合雞子黃湯和排膿散中均含有雞蛋黃。雞蛋黃又名雞子黃、雞卵黃等,《本草綱目》言:“雞子黃,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嘔逆諸瘡,則取其除熱引蟲而已。”《溫病條辨》言:“雞子黃鎮定中焦,通徹上下,合阿膠能預熄内風之震動也。”其性味甘平、微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熄風的作用,可治療心煩不得眠、熱病驚厥、虛勞吐血、嘔逆、下痢、燙傷、熱瘡、小兒消化不良等病。雞子黃生、熟均可入藥,生用滋陰養血,熟用健脾生肌、澀腸止瀉,熟雞子黃炒黑取油為蛋黃油,既可内服滋陰斂瘡、澀腸止瀉,也可外用斂瘡生肌、潤燥息風,臨床多以外用居多。
生活中,有些人隻吃蛋白不吃蛋黃,認為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對身體不好。事實上,健康人群每天1~2個雞蛋,不僅可以供給營養,還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現代研究顯示,雞蛋黃富含卵磷脂、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等,有促生長發育、鎮靜等作用。此外,《本草綱目》言:“卵白象天,其氣清,其性微寒;卵黃象地,其氣渾,其性溫;卵則兼黃白而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補之以氣,故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目赤、咽痛諸疾;形不足者補之以味,故卵黃能補血,治下痢、胎産諸疾;卵則兼理氣血,故治上列諸疾也。”《本草便讀》言:“雞子生涼熟溫,内黃外白,入心肺,甯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補益脾胃。生沖服之,可以養心營,可以退虛熱。”可見蛋白性微寒,蛋黃性溫,蛋黃、蛋白合食性平,共補氣血。
下面推薦三款雞蛋黃美食,以供選用。
①百合雞子黃粥
材料:粳米100g,百合30g,雞蛋1枚。
做法:将百合洗淨,用溫水浸泡一晚,當白沫出,另加清水400ml。洗淨粳米,浸泡30分鐘,加入水中後加入百合同煮為粥,粥将熟時取雞蛋1個,去蛋清取蛋黃,加入湯中,攪勻再煮,可用白糖适量調味(糖尿病患者不加)。
功效:出自張仲景《金匮要略》,方中百合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理脾健胃、利濕消積、甯心安神,雞子黃滋陰潤燥、養血熄風,粳米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健脾胃、補中氣、固腸止瀉,同煮共奏滋陰養胃、健脾除煩之功。
②薯蓣雞子黃粥
材料:山藥60g,雞蛋黃3個,粳米200g。
做法:将山藥洗淨削皮,切塊備用。将粳米洗淨與山藥一起煮粥,待成後加入煮熟的雞蛋黃,攪勻即可。
功效: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雞子黃固澀大腸,山藥補肺脾腎,共奏健脾和中、固腸止瀉之功。
③姜汁雞子黃飲
材料:生姜1塊,雞蛋黃1個,米湯少許。
做法:将生姜洗淨去皮,搗爛如泥狀,用洗淨的紗布絞出姜汁,煮熟雞子黃,趁熱投入姜汁中,拌勻,兌入少許米湯即可。
功效:生姜溫中散寒,合雞蛋黃,共奏溫中澀腸止瀉之功。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