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保健品,在國内可謂是一個很流行的産業,幾乎每個街區都有那麼幾個做保健品的門店,還有無數線上線下的微商和個體在從事此行業。不同于早年,如今的保健品行業不再專注于打造單一産品,比如早年風靡一時,廣告貼遍街頭巷尾甚至豬圈的某大牌口服液,還有專治亞健康的神奇藥水。當下流行的是在一個商标下衍生出多個種類的産品,液體固體兼而有之,既可以分散産品推廣失敗的風險,又能靈活地為最終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
保健品行業的從業門檻并不高,沒有學曆和從業資格審查,男女老少皆可投身,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保健品推銷員的銷售套路就是誇大其功效。有多誇張呢,基本上除了疑難雜症,沒有他們的産品預防不了的病。這麼一來,原本生産批文是衛食準字的保健品被不良的推銷員宣傳成特效藥品,而上當的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婦女。其中中年人大都是被忽悠當了代理,而最終消費者以老年人居多。
然而我們的疑問是,保健品真的管用嗎?恐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管用的,尤其是對那些身體已經出現狀況的人,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但是對于健康狀況尚可的人群,在沒有人提醒的情況下,他們服用保健品後可能會感覺自己身體狀況出現積極的反應。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裡就不得不說說一個醫學現象,叫安慰劑效應,也叫僞藥效應和假藥效應。指的是病人或者服藥的人在不知道治療是假的或者無效的前提下,依然堅信其擁有傑出的療效,結果真的獲得一定療效的現象。其實就是病人自我心理暗示身體會好起來,這種樂觀的情緒給他們的身體帶來的積極效果。
保健品行業的從業者們正是利用了人們對健康身體的渴望,通過大肆宣揚某些食品對身體健康的超常功效來哄騙消費者尤其是健康狀況江河日下的中老年人來達到賺錢的目的。而很多情況下所謂的療效也不過是安慰劑效應在起作用。
對于保健品存在的必要性我是持積極态度的,畢竟安慰劑作用也算是一種積極的效應,對于有些悲觀的人來說,如果在身體不适的情況下适當使用保健品能夠給他們的生活重新帶來希望,那也未嘗不可以試試。
但是很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保健品從業者們都被暴利沖昏了頭腦。有些人為了賺錢而走上了拉人頭的直銷或者傳銷模式,有些急功近利者更是在極短的周期内将幾萬元的産品推銷給被洗腦的老人,以緻引起家屬和社會的反感。老人們不舍得吃穿,承受着通脹帶來的貶值好不容易攢下點棺材本,結果竟然被保健品推銷員們打出的廉價感情牌所迷惑,心甘情願地買下這些療效可疑的食品和化妝品(魚肝油,鴕鳥油,鈣片,膏藥和膠囊等等)。
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除了因為保健品商家無良,老人單純易騙,也是子女對家中老人缺乏關愛造成的。購買巨額保健品的老人們往往和子女之間缺乏溝通,遇事不願意和子女商量,被坑後不但不會索賠反而急着替商家和自己隐瞞消費金額甚至找借口開脫,為的是避免家人的指責。這是許多人的正常心理反應:出事後為自己找借口,不将錯誤的行為進行合理化心理暗示。因此如果發現老人們出現不正常的保健品消費後,請不要一味指責,那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要和顔悅色地引導老人們說出實情,然後再由年輕人帶着證據去商家和有關部門處維權方能減少損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