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2、B12、C和葉酸都是水溶性維生素,是人體維持正常代謝和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營養素,既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能構成組織和細胞,在人體内含量甚微,在人體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通過膳食來補充,在疾病重狀态下,需要特殊制劑補充。這些水溶性維生素廣泛存在于肉類、乳類、魚類、蔬菜、水果、糧食等食物中,如果飲食均衡,機體吸收正常,一般由飲食攝入便可滿足需求。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在體内可轉化為黃素單核苷酸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均為組織呼吸的重要輔酶,并可激活維生素B6,将色氨酸轉化為煙酸,并可參與維持紅細胞的完整性。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口炎、唇幹裂、舌炎、陰囊炎、角膜血管化、結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維生素B2缺乏症,還可用于偏頭痛的輔助治療。
預防維生素B2缺乏症推薦每日膳食攝入量為:男性青年與成人1.4-1.8mg,女性青年與成人1.2-1.3mg,妊娠期婦女1.6mg,乳母1.7-1.8mg,正常膳食均可達到上述推薦需要量。治療維生素B2缺乏症,維生素B2一次5-10mg,一日10-35mg,數日後減為補充膳食所需量,每日1-4mg。防治維生素B2缺乏症,因常伴有B族其他維生素缺乏,故推薦應用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B2飯後口服吸收較完全。
維生素B12是一種含钴的紅色化合物,氰钴胺、羟钴胺、甲钴胺、腺苷钴胺都是維生素B12的一種,但結構有别,基本功能相同,隻是效果有些差異。氰钴胺是維生素B12的别稱;甲钴胺是維生素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劑,通過促進神經細胞内核酸和蛋白質以及神經髓鞘的合成,修複受損傷的周圍神經;甲钴胺的吸收速度明顯快于腺苷钴胺,且吸收後轉化為腺苷钴胺的速度不一定比直接吃腺苷钴胺慢。羟钴胺為長效維生素B12,大劑量用于解救氰化物中毒,促進氰化物轉變為氰钴胺。腺苷钴胺是氰钴胺型維生素B12,可被直接吸收和利用,體内利用率高于維生素B12,與組織細胞親和力強,體内存留久。
維生素B12需轉化為甲钴胺和輔酶B12後才具有活性,缺乏時可導緻DNA合成障礙而影響紅細胞的成熟,引起巨幼細胞貧血,還可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甚至導緻神經系統病變。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巨幼細胞貧血,以及多發性周圍神經炎、神經痛、神經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
口服維生素B12主要用于營養不良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症(包括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所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且腸道吸收功能正常者,一次0.5-1.5mg,一日3次,推薦餐後服用吸收更充分,用量過大并無必要,不但浪費,有時甚至帶來不良反應。小腸病變或回盲部切除後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症,口服維生素B12無效。惡性貧血口服維生素B12無效,必須肌内注射,并終身使用。
維生素C是抗體及膠原形成、組織修補(包括某些氧化還原作用)、葉酸代謝、鐵及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維持免疫功能、保持血管完整、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等功能所必需的物質,适用于防治維生素C缺乏、慢性鐵中毒、等。
飲食補充維生素C,一日50-100mg,慢性透析患者一日100-200mg,維生素C缺乏患者每次100-200mg,一日3次,至少服2周,特發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患者一日300-600mg,分次服用。推薦餐後服用,有利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服用維生素C泡騰片一般宜用100-150ml水浸泡,待藥物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後再飲用,用水不能超過80℃,現喝現泡,不宜讓兒童自行服用,嚴禁直接含服或吞服。
葉酸是由蝶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組成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是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葉酸在胎兒的孕育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葉酸不僅可導緻胎兒多個器官發生畸形,尤其是神經管畸形,還可增加孕婦先兆子痫、胎盤早剝的風險。此外,缺乏葉酸還可影響紅細胞的分裂和成熟,導緻巨幼細胞貧血。最後,葉酸還可參與人體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葉酸缺乏時可導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顯著增加腦卒中的風險。适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葉酸缺乏和巨幼細胞貧血,預防胎兒先天性神經管畸形,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的預防用藥,還可用于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巨幼細胞貧血患者應補充大劑量葉酸,一次5-10mg,每日3次,14日為一療程,或用至紅細胞數量恢複正常為止,維持量為一日2.5-10mg。預防胎兒先天性神經管畸形,育齡婦女從計劃懷孕時起至懷孕後3個月末,一次0.4mg,一日1次,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的預防用藥,一次0.4mg,一日1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一日0.8mg,一日1次,療程為1-3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