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新言“述而”之二,蘿蔔/攝影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對事物認知的心領神會,明白通達,都是自知自覺,而這種認知也隻是自己的領悟,無法對外人言說。求學就兢兢業業,勤勉無厭,孜孜以求。對于已掌握的學問,有教無類,自己受益的知識也毫無保留、不停止地向他人傳授。
“何有于我哉?”從古至今有挺多種理解,筆者大緻羅列幾種:
一,以上三個特點“默識”、“好學”、“不倦”等,我(孔子)身上都有嗎?——當然有,筆者以為孔子他老人家是在強調這三者的重要性。
二,具備以上三個素質的人,就真心不用求學于我了,他們這類人已經功到自然成了。
三,第三種釋義是,孔子他老人家自謙,說以上三種言行,他還“不太具備”?!——筆者看,孔子說話太含蓄,“太隐晦”,其實,他是在點醒更多人要提升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這三種作法。
筆者按,關于孔子的“默而識之”,寫《道德經》的老子他老人家有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還有另一句類似含義的“金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與孔子在遙相呼應。關于孔子的“誨人不倦”,《道德經》有言“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與之相似……
為什麼筆者,又把老子和孔子扯到了一起?因為筆者認為,孔子雖說身後有個“儒家”,老子身後有個“道家”……但對于中國文化來講,他們其實都是一家!尤其是孔子與老子這種智慧之人,道相通,無不同。而筆者在“閱讀”兩位老人的過程中,常常讀到他們在一些地方是互相印證。
蘿蔔/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