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雖有傷懷時,又豈能隻伴離殇?清明除了祭祖之外,還是一年中踏春遊玩的好時節。
清明假期,若細雨冷清,品上一杯明前茶,亦能暖心。若陽光甚好,不妨出門踏春賞花,把自己還于自然。
飲食養生
1.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
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荠菜能柔肝和中,菠菜能柔肝養血,山藥能健脾補肺益腎,淡菜能滋養肝腎,銀耳能養陰潤肺,不妨适量進食。
2. 多吃“祛濕”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濕氣較重,在飲食上可選擇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扁豆、冬瓜、芡實、山藥等。
3. 慎吃“發物”
清明時節亦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複發之時,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
日常起居
1.适度“春捂”
清明時節,晴雨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因而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重點保暖胸腹部。适度“春捂”,對老年人、嬰幼兒以及孕産婦更加重要。
2.悲傷莫要過度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托哀思。觸景生情,難免悲傷。
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複發。
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郁,誘發精神疾病。因此,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3.注意“病從口入”
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清明食譜
香椿炒飯
材料準備:米飯、雞蛋、食鹽、蒜末、胡椒粉、香椿、胡蘿蔔、食用油
做法步驟
1、将香椿用開水焯燙一下,撈出瀝幹,切碎備用
2、胡蘿蔔洗淨後切小丁
3、在米飯中加入雞蛋和少許胡椒粉,攪拌均勻
4、鍋内加入少許油,倒入蒜末爆香
5、加入切好的胡蘿蔔丁,炒熟
6、倒入拌好蛋液的米飯,快速翻炒至米飯變散
7、加入切好的香椿末,調入适量食鹽,拌炒均勻即可
香椿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可以起到健脾開胃、清熱利濕的功效,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
(作者系湖南省直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 秦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