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基本的身體知識有了解,還記得上學時學過的生物知識,應該知道腎髒在體内的價值,并不是性能力方面,而是生成尿液和生成激素。
腎髒通過尿液的生成,能起到維持體内水電解質平衡、排出毒素、維持血壓等多個作用,它就是人體最為重要的代謝器官。
也正因如此,許多人都将小便的頻率、顔色和氣味看做是腎髒健康的晴雨表。事實也的确是如此,腎髒出現病變後,首先就會對排尿造成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喝水就小便,有人長時間沒有尿意,哪一種才是健康表現呢?
首先,大家要明确認識到一點,腎髒生成尿液的機制其實就是過濾血液,在過濾的過程中,腎小球會攔截下大量水分以及部分有益物質、毒素,這些物質在腎髒内部形成原尿,腎小管會對其中的有益物質再次重新吸收,剩下的才會變成尿液儲存在膀胱内。
從喝水到尿液生成并非是瞬間的事情,而是會經曆大約30~45分鐘左右的時間。當然,尿液生成時間也并非是完全就固定的,它受到了機體缺水程度、氣溫、情緒、運動量等多方面影響。研究顯示,從喝水到水分變成尿液,最快僅需要6-8分鐘,最慢則在120分鐘以上。
但是,這也僅僅隻是尿液生成了而已,接下來尿液會随着輸尿管活動并進入膀胱内。隻有在膀胱充盈之後,人才會産生想要小便的念頭。在機體完全健康的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數大約是4-6次左右,且基本都是發生在了白天,夜間小便次數則是在0-2次左右。
在臨床看來,無論是喝水後立刻排尿,還是喝水後長時間沒有排尿,都是正常表現!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年齡、膀胱儲存量大小、生活環境和性格都不相同。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部分人每天水分消耗量較大、大量出汗,又或者是膀胱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喝水後不容易立刻産生尿意。
除此外,部分人有憋尿的壞習慣,去廁所也并不頻繁。而有部分人,膀胱的儲存容量原本就比較小,再加上神經過于敏感或情緒過度緊張。這種情況下,喝水之後就可能會産生尿意。
所以,大家關注的重點,從來都不應該是喝水後尿意到來的早晚與否。而是全天排尿的頻率、尿液顔色和氣味是否正常。
如果近期飲水量一直都沒有發生改變,排尿頻率卻出現了異常,比如夜間小便次數增多、全天小便次數異常減少、無尿、有尿路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等,這就可能是疾病到來的信号,需要立刻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影響排尿頻率的疾病有很多,這包括了腎髒疾病、前列腺疾病、盆腔器官病變、膀胱疾病、糖尿病等等。
所以,大家還應當關注身體是否有其他症狀,将自己的症狀、個人和家族疾病史詳細告知醫生,再按照醫生建議進行針對性檢查。确診疾病之後,更是要配合醫生積極進行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