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譜序
國之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自古宜然。 先祖文天祥在作《澄溪初修族譜序》中寫道:“家之有譜, 猶國之有史也。有譜則家之疏戚有所考,有史則國之隆替有所究。故國不可以無史。而家尤不可以無譜也。”
有譜序記載:吾族受姓, 由來久遠。在周有祈公,系周文王支孫,以谥為姓。在漢有黨公治蜀,蜀人不忍名,而稱之以翁。數傳而至春元公,由蜀官江右愛廬陵(今江西吉安)山水,遂家焉,至十三世,而生天祥公。天祥公,當宋元鼎革時一家殉難,遺命以弟壁公之子叔子為嗣(四海:原譜所載如此), 厥後遷徙不一。凡落籍湖南北者,皆天祥公苗裔也。有明以後,漸殊方而各處,遂派别而支分。有托居沔陽者,有遷居天邑者,且有移徒漢川,潛江,監利,江陵,京山者。
我族文氏,祖輩相傳為文天祥後裔。有祖宗牌位和家聯: "一點丹心承宋事,幹秋正氣仰雁門,信國家風",世代承襲。清雍正年間,我族進山始公文啟學攜子:文仕和、文仕清,不顧饑渴頓路,頗沛流離之苦,由監利新垸院遷徒至荒蕪之地,即今付家堰鴨兒坪(當時為長陽縣林鄉眸珠)花栗山落籍。諸公蒙疾疫之累,忍饑寒之苦,劈荊斬棘,墾荒造田,披星載月,勤耕勞作,養育子孫。繁衍生息,奮鬥不止。寒來暑往,輾轉移居。今文仕和後嗣集居鴨兒坪、樵莊、楓竹園、水盡司等地,文仕清後人多住文家荒、火山、左泉澗等處。自啟學公攜子進山至今,已有十二世,近幹人,各居其所。有相距不足百裡者,亦有流落迢迢千裡之外者。逝者如斯,時過境遷,昔躁動于母腹之仔,今已為人父為人祖;功成名就之遊子,不知祖籍根本;異鄉親人相見,不明卑尊名份;宗親關系,近者漸遠,親者漸疏。後世子孫,尋根無譜,溯源無序,立嗣無派,實為憾。
族譜,記宗族史擴充之民族史。文氏雖非泱泱大姓,乃名貫古今之族。浩然正氣我族之魂,詩書傳家我族之風,勤奮立身我族之本,忠義報國我族之志,此乃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今國興族旺之際,國有棟梁,族有賢才,家有能人。弘揚浩然正氣,光大信國家風,興我宗族,興我中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世代相襲,以慰列祖列宗之英靈! 此乃修譜之要旨。
渙渙華夏,巍巍文姓,盛世皆修譜。我五峰文氏豈能無譜?故潛心編修,承先祖遺志,應今人夙願,欣然為之,是為斯序。
文富槐 文萬照
二、文門譜略 二十字派序
我族派序,沒有見到請書記戴。口傳有三種版本:一是,據傳前十派,是先輩從監利帶來,後十派是文孔達與文聖室、文聖德等人會議而得的“宗孔聖富,萬世連吉昌。詩書傳家永。金令輔國長”。二是,傳文富安監利帶來後十派為“承宗孔聖富,萬世連吉昌、忠義傳家永,金輪輔國長”。三是,水盡文禹清傳給後人的:“成宗孔盛富,萬世聯古晶、忠厚傳家遠,今令英國長 "。以上均為口傳而得,都欠準确,可能有誤。此次合議認為前十派“承宗孔聖富,萬世連吉昌。”較為準确,經考碑記和現在取名應是依此。後十派字意差異較大,表達的意思也都不準确。但有一點可肯定,都是要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要傳承祖先文天祥的精神和家風,隻是年代久遠。口傳有誤。因為我先祖文天樣自幼飽讀詩書,考中宋狀元,官居丞相,是忠義報國的民族英雄,被封為信國公(亦稱忠信公),家風為“信國家風”。相傳我族文氏系文天祥後裔。我文氏家族理應将“詩書“、“忠義”(精神)、“信國” (家風)永世傳承,發揚光大。那麼我們合議将個别字修正,即為“詩書傳家永,忠義信國長”。合議還确會再續十派為:“光耀正道遠,智德定賢良”。因此為:
承宗孔聖富,萬世連吉昌。詩書傳家永,忠文信國長。光耀正道遠,智德定賢良。
三、文氏世系(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