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碗肉”是薊縣很有名的一道特色地方菜,也算是當地的一道節日大菜。平時一般很少做,但每逢春節、中秋節等合家齊聚的團圓節日,以及婚喪嫁娶等盛大禮儀,這道菜作為重頭戲,必然要出現在餐桌上。
薊縣蒸碗肉,與梅菜扣肉有相似之處,但又因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等因素而不盡相同。一般,蒸碗肉需以上好的帶皮五花肉和薊縣當地頗有名氣的桑梓豆片為材料,大鐵鍋将十餘個不同種類的碗肉擺放好,大火蒸數小時,出鍋後蒸好的碗肉色澤鮮亮、肉質軟爛、肥而不膩,入口滑順,且充滿豆片的香味。蒸好的豆片色澤嫩黃,輕薄透明、層層疊疊,口感細膩、筋道,且清香中浸透着肉香和豆豉的獨特香氣。
現代人講究飲食健康、清淡,可能會對五花肉退避三舍,但作為地道的薊縣人,生活裡卻不能少了“蒸碗肉”。其實,五花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更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對人體非常有益。桑梓豆片更是純正的黃豆制品,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與動物蛋白相似,有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含有維生素Bl、B2和纖維素。
随着時代發展,蒸碗肉的制作越來越講究,做法也在不斷改良。據介紹,最初的蒸碗肉需要用紅糖“上色”,但大廚們發現,用蜂蜜塗抹後再過油炸,五花肉的肉色更加鮮豔紅潤,看起來更有食欲。
現在,許多家庭主婦也開始使用蜂蜜塗抹煮好的五花肉表面,代替傳統的炒糖色做法。除此以外,節日期間,人們肉食過剩,為了去油膩,也有許多人喜歡用幹菜代替豆片作為墊底兒。
除了做法的改良,碗肉的種類也更加豐富。餐桌上,除了有傳統的條肉蒸碗、方肉蒸碗、菜卷蒸碗和瘦肉蒸碗,現在還有雞蛋丸子蒸碗和各種幹菜墊底兒的蒸碗,甚至還有女性們喜愛的八寶飯蒸碗、地瓜紅棗蒸碗等甜品種類。
【制作方法】
主要食材:帶皮五花肉、桑梓豆片
調料:蔥、姜、蒜、蜂蜜、豆豉、醬油、味精
制作方法:
第一步,選材。一般為帶皮五花肉,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瘦肥的程度。豆片要選比較筋道的,薊縣桑梓豆片為最佳。
第二步,焯水。将肉切成15cm左右的正方形後洗淨,燒開一鍋水,把五花肉放進去煮至七八成熟,撈起瀝幹。随後,在肉的表面塗抹蜂蜜。
第三步,過油。幹淨的鍋内倒油燒開,把肉放進去中火炸,皮在下,肉在上,然後翻轉過來,直至全部炸到金黃色,撈起備用。
第四步,切片。炸好的肉放涼不燙手後,切成一5毫米寬的薄肉片。
第五步,碼碗。先将切好的肉片碼入碗底層,一般為8至10片,皮在下,肉在上,一片片均勻疊放。中層是豆片,上層放入蔥、姜、蒜、鹽、味精、醬油攪拌成的調味汁和豆豉。
第六步,上鍋蒸。上鐵鍋蒸熟,約兩個小時。
第七步,扣碗。另取一大碗,倒扣在蒸好碗肉的碗上,迅速翻轉後打開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