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03:50:12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風寒性感冒)1

寒感冒/感冒(風寒犯肺)

疾病簡介

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療上西藥、中藥皆可,亦可采用食療,不但祛病,而且保健。預防措施為注意保暖,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也可提前打預防針。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緻。其起因通常是勞累,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在秋冬季發生的比較多。其風寒感冒屬于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西醫認為是各種可導緻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力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發病,尤其是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體炎者,更易患本病。

症狀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風寒性感冒)2

病因常見症狀 小兒發燒後身上起紅點 風寒咳嗽 外寒内熱 鼻塞 喉部有痰 流鼻涕 惡寒 扁桃體發炎 背心冷 風寒感冒屬于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其特征症狀為:後腦強痛,就是後腦袋疼,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于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病因

環境因素20%:是各種可導緻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力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免疫力低下30%: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發病,尤其是老幼體弱。疾病因素20%: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體炎者,更易患本病。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風寒性感冒)3

預防

1、加強鍛煉,增強機體适應能力:在氣候變化時适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觸感冒病人以免濕邪入侵等,對感冒的預防有重要作用。2、預防服藥: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大為降低。主要藥物有貫衆、大青葉、闆藍根、鴨跖草、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随着季節的變化,預防感冒的藥物亦有所區别。如冬春季用貫衆、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藥物煎煮時間宜短,取其氣全以保留芳香揮發有效物質,無汗者宜服藥後進熱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後及時換幹燥潔淨衣服免再次受邪。3、飲食起居:感冒病人應适當休息,多飲水,飲食以素食流質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之物。常用的食品如蔥、大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卧室空氣應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風。常見症狀 小兒發燒後身上起紅點 風寒咳嗽 外寒内熱 鼻塞 喉部有痰 流鼻涕 惡寒 扁桃體發炎 背心冷 風寒感冒屬于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其特征症狀為:後腦強痛,就是後腦袋疼,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于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鑒别診斷

受風寒引起的感冒,一般發燒較輕,不出汗,孩子會有怕寒怕冷的表現,小嬰兒喜歡讓媽媽抱在懷裡。同時孩子還有流清鼻涕,咳嗽、噴嚏陣陣,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的症狀。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緻。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

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周期:7天 治愈率:80%常用藥品: 通宣理肺丸 右美沙芬緩釋混懸液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的醫院。收費标準不一緻,市三甲醫院約(500——1000元)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風寒性感冒)4

護理

1、病室環境:病房應安靜整潔,限制家屬探訪。根據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風寒及氣虛感冒者應注意保暖防寒,室溫可稍高,達到寒者熱之的目的;風熱、陰虛感冒,室内宜稍涼,并注意保持适當溫度,達到熱者寒之的目的。署濕感冒則應注意室内的通風透氣。 2、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服藥後汗出過多者,宜擦幹身體後換幹爽衣服,以免受涼。熱退後可适當活動。同時患者應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複。 3、用藥:風熱感冒者應以辛涼解表,祛風清熱為冶法;風寒感冒者以辛溫解表為治法。解表發汗藥輕煎即可,風寒感冒湯藥應熱服,并可蓋被取暖、服熱稀粥以促汗出,同時應慎避風寒;風熱感冒藥則宜溫服。 4、監護:密切注意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痰色、舌苔、脈象,以及用藥後的反應。如有異常情況報告醫生處理。 5、飲食:以清淡、稀軟為宜。若同時配合食療,應以疏風解表為原則。風寒感冒宜以辛溫散寒的食物為主;風熱感冒宜以辛涼清熱的食物為主,暑濕感冒宜食清熱生津的食物;梅雨季節宜食化濕通氣的食物。同時忌服辛辣油膩的食品。 6、出院指導:起居有常,飲食有節,注意四時天氣變化。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堅持每日用涼水洗臉等,以提高機體防禦疾病能力及對寒冷的适應能力。感冒流行季節少去公共場合,杜絕感染。

飲食保健

風寒感冒食療方: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  【姜絲蘿蔔湯】配方:生姜25克,蘿蔔50克。制法:生姜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适量,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熱服。【蔥豉湯】配方:蔥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後加入蔥白、調料出鍋。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熱服用,服後蓋被取汗。【香菜蔥白湯】配方: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将香菜、蔥白、生姜分别洗淨,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功效:發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連服2~3日。【姜糖飲】配方:生姜10克,紅糖15克。制法:生姜切絲,以沸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功效:疏散風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熱頓服。服後蓋被睡卧取汗。【蒼耳雞蛋】配方:雞蛋1個,蒼耳子6克。制法:将蒼耳子去刺炒黃,研成細末,加入雞蛋中打成蛋漿,炒熟。功效:散風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熱食用。連服3日。【五神湯】取荊芥10克、生姜10克、蘇葉10克、紅糖30克、茶葉6克,将荊芥、蘇葉、生姜切成粗末,與茶葉一同放入瓷缸内,用開水沖泡,蓋嚴。将紅糖放入另一個碗内,将用開水浸泡的藥液趁熱倒入,與紅糖拌和,置文火上煮沸,趁熱飲下。飲後覆被而卧,待微汗出來即可退燒。剩下的藥液,煮熱當茶飲。【神仙粥】将糯米50克沖洗淨,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7根約30克、生姜7片約15克,共煮5分鐘,然後加入米醋50毫升,攪勻起鍋。趁熱服下後,使身體微熱出汗。此粥專治由風寒引起的頭痛、渾身酸懶、乏力、發熱等症。

風熱和風寒感冒的區别(風寒性感冒)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