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瘡或潰爛、出現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複發作,甚至潰瘍久不愈合。多由心脾積熱,外感熱邪,或脾胃濕熱,陰虛陽亢所緻。古代文獻中,又稱此病為口破、口疳、口瘍,發生在舌的稱舌瘍。相當于西醫的口腔潰瘍。瘡瘍皆屬于火,但有實火與虛火的區别,如因煙酒不節,或多食肥甘厚味,留滞生熱,或外感風熱、濕熱之邪,入裡化火,或情志郁結,久而化火,多屬實火;素體陰虛,熱病傷陰,或睡眠不足,長期疲勞而緻人身體衰弱。
病因症狀
口舌生瘡的主要症狀表現:口舌生瘡,也就是口腔潰瘍,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潰瘍性損害,有周期性複發的特點。胃腸功能紊亂、情緒緊張、精神刺激、過敏反應、内分泌紊亂、急性傳染病等是引起本病的常見病因,另外,口腔粘膜損傷或常吃辛辣香燥的食物,也可導緻口腔潰瘍。
本病的主要症狀是口腔粘膜反複出現圓形或橢圓形小潰瘍,可單發或多發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分,有劇烈的自發痛,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局部症狀比較顯着,全身症狀多不明顯。發現本病時多在潰瘍期,潰瘍直徑2-3毫米,底淺,邊緣整齊,周圍有紅暈,潰瘍面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有劇烈的燒灼樣痛,遇冷、熱、酸、鹹等刺激都使疼痛加重,語言、飲食均感困難,持續4-5天後轉入愈合期,愈合不留任何疤痕,但可以反複發作。
好發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發病進唇、颏、舌邊緣、牙龈等處出現孤立的圓形成橢圓形成淺層小潰瘍,有的同時多處發生。疼痛劇烈似燒灼樣。随天氣、情緒、勞累等因素可複發。本病可遷延數年,數十年不愈。中醫将本病分實火、虛火兩型,前者表現:惡寒、發熱、頭痛、便秘、溲黃、舌苔黃厚幹燥,有時伴颌下淋巴結大疼痛,後者可無明顯全身症狀或有低熱。一些人伴有口燥,咽幹、手心燙、失眠、多夢、舌苔剝落等。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維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杞菊地黃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潰瘍反複發作者;
(3)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潰瘍反複發作者;
(4)維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驗方自療法
(1)金銀花10克、生甘草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2)決明子10克、知母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3)野薔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湯代茶飲,每日1劑。
(4)麥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後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4劑。
(5)炮姜9克、木鼈子3個、吳茱萸9克。将上藥共研為細末,用水調勻,貼臍上,以紙蓋之。
(6)幹姜(炒黑)9克、黃連15克。上2味為細末,将末搽患處,涎出即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