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濕的辨證治療?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雨後的高溫天氣,濕熱交加,要注意預防“暑濕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暑濕的辨證治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雨後的高溫天氣,濕熱交加,要注意預防“暑濕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
濕熱傷“心”,還傷脾胃
悶熱潮濕、陰雨綿綿的季節會讓人體心髒的負荷增大,所以氣壓低的時候,不少人會感覺胸悶,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更會産生憋悶、氣喘等不适症狀。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提醒大家,黃梅天也容易産生壓抑、焦慮、煩躁等情緒。對于心血管病人來說,很容易誘發心髒病,要注意心态的調節。此外,濕熱的環境下,很多人都喜歡開空調。室外溫度高,室内有空調溫度低,室内外溫差如果過大,也不利于心腦血管健康。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孫剛提醒,濕熱之邪侵入人體,如果本來脾胃虛弱的人可能會出現“脾虛濕困”的問題,比如食欲減退,精神倦怠,全身乏力,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症狀。如果不及時進行中醫藥調理,會帶來更多健康問題。
七個健康習慣遠離濕邪
那麼,如何在黃梅天預防“暑濕病”的發生呢?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楊曉輝介紹說,生活中這些健康的習慣有助于遠離濕邪。
1、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久呆。陰雨天氣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也不要在潮濕的地方久待。
2、保證睡眠。中醫認為,缺覺容易傷脾,通常熬夜後所表現出的乏力、無神、肢體困重等,都是脾虛的典型症狀。子午覺是中醫養生學的一種說法,指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是晚11時至淩晨1時,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時。
3、均衡飲食。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養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吃些油膩、過鹹、過甜或過辣的食物,而這些所謂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清粥小菜清腸胃,清淡飲食的好習慣有益健康。
4、少吃生冷。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如果常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會使體内的濕氣加重,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除了冰淇淋、冰鎮飲料、冰鎮水果等生冷食物外,還有一些食物屬性寒涼,如瓜類、海鮮等,如果在不對應的季節食用這些食物,會使體内濕寒加重。
5、不要貪杯。過量飲酒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明代醫家吳又可在《溫熱論》中記載:“酒客裡濕素盛,外邪入裡,與之相抟。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
6、堅持鍛煉。四季都要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養腎來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達到順暢氣血驅濕邪的目的。
7、不久坐。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緻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氣血不順暢也會增加濕邪的侵襲。久坐辦公時起身運動一下,有助于身體保養。 通訊員 楊璞
作者:楊璞
來源: 揚子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