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已過,仲夏已至。天氣越來越熱,是否覺得腸胃不比之前了?出現不想吃飯、吃啥都不香,甚至腹瀉的情況!入夏之後多數人會有以上情況,中醫認為,脾屬土,主運化水濕,因為夏季悶熱多濕,而濕熱易傷脾胃,特别是小孩、老年人等體質較弱者更易受到影響。緩解夏季這些情況,不妨從調理脾胃開始。
飲食有節,進食規律
古人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夏季人體氣血多在體表運行,消化道的氣血相對減少,脾胃的消化功能本身較弱。
所以,炎熱的夏日,需控制飲食,即使貪涼也務記少食生冷,不要由着性子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增加脾胃運化負擔,從而影響食欲,繼而損傷腸胃功能。
三餐進食時間也要有規律,不可饑一頓、飽一頓。如果正餐實在吃不下,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胃口好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
讓夏季的胃口好些
《馮氏錦囊秘錄》記載:“烏梅,花發于冬,成實于夏,得木氣之全,故味酸,所謂曲直作酸是也。……舌下有四竅,兩通膽液,故食酸則生津也。”
夏季出汗較多,加之暑熱容易耗氣傷陰,烏梅可斂汗護陰、生津止渴,又能止瀉健脾開胃,故可食用烏梅可幫助喚醒食欲~
烏梅過酸,然一些不喜食酸的人接受不了,而酸甜度恰到好處的酸梅湯就更符合大衆口味,作為夏季日常開胃飲品不可謂男女老少皆宜,俗話說的好“夏天一碗酸梅湯,解暑又健康”!
生津開胃酸梅湯
酸梅湯求其前身是叫烏梅飲,是我國古法的傳統飲料之一。配方以烏梅為主,還配伍了山楂、甘草、陳皮、桂花等藥食材。
乾隆時期還被稱為“清宮異寶預制烏梅湯”風靡宮廷。酸梅湯真正風行,是清代之後的事情,《清稗類鈔》記載:“酸梅湯,夏日所飲,京、津有之。以冰為原料,屑梅幹于中,其味酸。京師賣酸梅湯者,辄手二銅盞,颠倒簸弄之,聲锵锵然,謂之敲冰盞,行道之人辄止而飲之。”
從古至今它能一直被人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它酸甜可口的湯汁好喝,還因為它有很多“隐藏技能”。
1.是生津止渴。酸梅湯裡的主藥是烏梅。烏梅性溫,味酸,能除虛火,安心神,生津液。夏季暑濕,容易胃口不好,吃點烏梅可以很好地消積開胃,生津止渴。
2.是開胃消食。傳統的酸梅湯裡會加山楂,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夏天很多人的胃口不好,食欲變差,常喝酸梅湯,可以開胃消食。
3.是除煩悶安心神。《本草經疏》講烏梅“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
4.是清熱解暑,以酸甘養陰。《本草綱目》裡對“梅”的說明:“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它能斂肺生津,安蛔止痛,可治久咳、久痢、傷寒蛔厥。
酸梅湯确實老少皆宜,如寶寶有出汗多,積食、胃口差,上火、陰虛火旺(症狀表現為手足心熱、口幹舌燥、舌紅少苔、脾氣暴躁、小便黃、大便幹),睡不安穩的情況,更加适合。
宮廷經典配方傳承
烏梅,酸梅湯中的主料,它味酸,性平,可以把外浮的熱氣收回體内,沒有了那股熱氣環繞的感覺,自然心情也會平靜下來。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本草綱目》認為它可以“化飲食,消肉積”,很适合胃口不好吃不下飯的人。甘草,甘甜入脾,溫中補氣,能夠清夏日的火氣,而且它的性質緩慢柔和,不會傷到脾胃。陳皮,味苦辛,性溫,有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在濕熱的夏天,為我們的脾胃加油打氣,讓身體内的氣順暢運行。薄荷,味辛,性涼,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清涼的薄荷香,能夠讓人在酷暑中趕走頭暈腦脹,瞬間清醒。另外搭配的桂花、玫瑰茄、冰糖,還能起到解郁、潤肺、滋陰的作用,給酸梅湯增添獨特的風味。
I 甘草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衆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