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過,但暑熱似乎沒有退去,有些人外出時,依舊大汗淋漓;而有些人即使在炎熱天氣下走很久,也較少出汗。其實,汗是我們身體調節體溫的“空調”,有利于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但出汗過多、過少,都會損害健康。一般來講,夏季少則出5升汗,多則8升-10升。春秋時節成年人至少出0.8升的汗,而冬季每天至少出0.5升的汗。
那麼,汗多、汗少,究竟提示什麼健康隐患呢?
1、更年期女性出汗多:多屬于虛實夾雜型多汗
有些女性一會出一身汗,汗過了又怕冷,一陣陣的,這多屬于肝腎陰虛又有氣虛、内熱,是虛實夾雜型多汗。
出汗時往往是烘熱汗出,伴随煩躁易怒、心煩失眠、疲乏倦怠、腰酸腿軟、腳後跟疼等。
此時,可以常喝加味甘麥大棗茶,取生甘草3克、浮小麥30克、大棗30克、炒棗仁10克、生黃芪10克放入保溫杯中,加入350毫升沸水,密閉浸泡90分鐘即可飲用,止汗又助眠。
2、渾身冒汗,卻怕風吹:多是外寒内熱型多汗
常有舌紅苔黃、尿黃味重、目赤口臭、手足溫熱,怕風寒等特點。這類人群存在表陽虛的問題,要補虛瀉實、溫陽清熱。
臨床上常用當歸六黃合桂枝加附子湯。黃連、黃芩、黃柏都是苦寒藥,能清熱瀉火;附子可以溫陽固表。
3、上身汗多,但下身冷,多是上熱下寒型多汗
具有容易出汗;上半身尤其是額頭,出汗多;并伴有腿涼、足冷的特點。這類人往往存在氣郁的問題,陽氣輸布不暢。
臨床上常用柴胡桂枝幹姜湯合栀子豉湯。用栀子和黃芩清熱,用柴胡疏通氣機,桂枝、幹姜排出下半身的寒氣。
4、局部出汗多:當心體内有濕熱
有些人腋下和足底特别容易出汗,黃黃的汗漬洗都洗不掉,這多是因為體内有濕熱。
此時,可以用1500毫升冷水煮葛根約30分鐘,去滓,趁熱将枯礬溶解在葛根水裡,用其泡腳約20分鐘,每日1劑,連續用3天。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泡手、擦拭腋下,解決手和腋下汗多的問題。
《黃帝内經》講到“暑夏汗不出者,秋成風瘧”。出汗是夏天恩賜的自然療法。但如果出汗過少,也可能預示疾病問題,甚至會加重腎髒負擔,皮膚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也易找上門。
5、怕冷不愛出汗:可能提示體内生寒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夏天太熱時,大家好食生冷食物,體内易生寒。此時用香薷15克、姜皮9克代茶飲用可以祛寒。
6、身體虛弱出汗少:當心氣血不足且陽虛
身體虛弱,陽虛、氣血不足的人,代謝能力變弱,出汗較少。可以試試用葛根、生姜、桂枝、黃芪、甘草、黨參、白術制成的“保元湯”,有補氣益氣,激發皮膚的排毒功能。
7、身體肥胖出汗少:可能屬于痰濕體質
大多數肥胖人群屬于痰濕體質,濕氣在體表停留時間過長,産生濕熱,就容易造成排汗少、出汗後衣服發黃的情況。
張仲景的《金匮要略》記載了用黃芪、芍藥、桂枝制成的化濕苦酒湯,可以主治黃汗,身體腫。其中,黃芪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但具體請遵醫囑。
今日小結
出汗過多、過少,都會損害健康。一般來講,夏季少則出5升汗,多則8升-10升。春秋時節成年人至少出0.8升的汗,而冬季每天至少出0.5升的汗。
今日互動話題
你學會該怎樣觀汗識健康了嗎?你還想了解哪些養生知識?歡迎為我們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