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路上行道樹黃山栾蚜蟲病害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甯田甜 文圖
走在種了黃山栾樹的人行道上,你有沒有發現,地面有一種黑乎乎的物質很粘腳。如果你認為這是油,那就錯了,那是害蟲的排洩物。
當下季節,正是蚜蟲(别名蜜蟲、膩蟲)繁殖旺盛的時候。
4月26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跟随河南省林業科學院研究員一起,來到鄭州街頭,查看蚜蟲對城市綠化樹木的危害,并将情況及時反映給鄭州的園林綠化部門。
鄰妹妹團為您解端倪。
蚜蟲大量滋生,有些行道樹病得不輕
4月26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跟随河南省林業科學院研究員董雲岚一起來到鄭州市金水區的經三路林科路附近,查看行道樹受蚜蟲侵害情況。
從經三路林科路口向西,道路兩側的黃山栾樹上,蚜蟲成堆成群地趴在樹葉上、嫩芽根莖上。
在長約200米的該路段,南北兩側的行道樹全是黃山栾樹,很多樹上都滋生有蚜蟲,且數量不少。在現場,記者看到,一些樹上新發的嫩芽,都已變枯黃。
随後,記者又來到鄭州市惠濟區茂源東街看到,東西兩側行道樹也是此類樹種,樹葉和嫩枝上也被蚜蟲布滿。該街道兩側的行道樹很多枝葉幹枯發黃,病得不輕。
董雲岚說,鄭州還有很多街道如棉紡路、政六街等都是此類樹種,如果不及時治理害蟲病患,對這些樹的生長危害很大。
人行道和車上分泌物黑乎乎,人車都“煩惱”
在林科路走訪時,董雲岚指着地上一團團的黑漬說,這就是蚜蟲的排洩物。走上去,腳底下黏黏的,像是沾了油污或粘膠一樣,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走訪時,記者看到,街邊停放的機動車和共享單車遭了殃。車前方的引擎蓋和車窗玻璃上、共享單車車座上,全是蚜蟲的排洩物。
董雲岚介紹,栾樹,又叫黃山栾,在鄭州的行道樹中非常常見,但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滴油”,即每年春末夏初,樹葉上都會向下滴黑色液體。其實,這不是油,而是栾樹上的害蟲——蚜蟲惹的禍。
“落到車上,不僅顔色污濁,還黏膩難洗,像樹膠一樣。落到路面上,黑壓壓一片,走上去還粘鞋。”鄭州市民劉先生說。
董雲岚說,每年4-5月是蚜蟲危害植物嫩芽的時期,尤其是黃山栾行道樹。
針對這些害蟲,如何防治?
董雲岚告訴記者,蚜蟲又稱蜜蟲,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于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蚜蟲主要刺入植物的莖、葉及幼嫩部位,吮吸汁液,嚴重時嫩枝布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植物死亡。
鑒于以上情況,鄭州市園林局環城綠化隊植保人員立即對江山路的紅葉石楠、文化路上的樹狀月季和迎賓路東段的黃山栾樹噴灑相關防治藥劑。
針對這些害蟲,如何防治?
為此,董雲岚也給出了栾樹蚜蟲的防治方法,即:于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淨2000倍液等吡蟲啉類藥劑;于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
園林綠化部門稱,将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增加藥物噴施頻次
26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将此情況反映給鄭州市金水區綠化部門後,相關負責人表示,會立即安排,治理行道樹害蟲。
對此,鄭州市園林局城市綠化處相關人員說,今年氣溫升高得比較快,蚜蟲幼蟲滋生。每年這個時候都有。除行道樹外,綠籬上也有。常規情況下,都會噴施藥物。而且這種噴施,需要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噴灑幾次,防治效果才好。如果病蟲害嚴重,該部門會向各區綠化部門發通知,要求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增加藥物的噴施頻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