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部集中了眼、耳、鼻、口等對認知、呼吸、攝食、交流至關重要的器官。人類在社會生活中依賴面部特征和表情進行身份識别、情感表達、交流溝通和配偶選擇。可以說,面孔寄寓了妍媸美醜、喜怒悲歡乃至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格存在。
在幾百萬年的時光裡,人類的外貌一點一點地發生着變化,今天的我們已經和早期人類的長相相去甚遠。現代人擁有這副面孔是一系列複雜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除了生物力學因素,可能還包括生理學和社會因素。
人的臉在漸漸變小
在我們進化的過程中,面部的骨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明顯的是變得平滑、縮小。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自從人類開始進入農業社會以來,面部就在慢慢變小。有研究者對不同時期的人類遺骨進行測量,發現了人臉骨骼從1萬年前開始每1000年縮小1%~2%。不僅面部的骨骼在逐漸縮短,牙齒也減少并變小了。
面部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和人類飲食的變化有關。早期人類依靠質地堅硬的植物性食物和生肉維生素,進食時需要牙齒反複拉扯,牙齒在多次使用中變得更加堅固也更大,強大的颌骨和咬肌也是必須的,因此他們的臉寬且向外凸出,面部肌肉發達。
與從事狩獵采集活動的祖先相比,進入農業社會的人類面部發生了一次“美”的進化。飲食來源從野外轉向田地,通過種植獲得富含澱粉的塊莖類和谷物,火種的發現和利用也讓人類學會了烹饪。人類漸漸改變了吃生食的習慣,開始使用工具将食物切碎、吃烹饪好的熟食。
食物變得軟爛易嚼,人類對颌骨和牙齒的要求就降低了。臉部線條開始變得越來越細膩,面部變得更加平坦。細嚼慢咽和少吃堅硬的食物,讓人類的牙齒變小和整體後縮,臉也随之變得更小。
柔軟的食物也并不是面部變化的唯一原因。據研究,兩性審美的變化也是生物進化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人臉的變化與擇偶選擇也有一定的關系,人類在潛意識中可能更偏愛選擇臉小的人作伴侶,更利于這一基因特征的延續。
暴力争鬥帶來的顔值變化
有研究者認為,除了飲食變化的驅動,暴力也在人臉的進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臉尤其是男性的臉長成現在的模樣,正是為了盡量減少在打鬥過程中受到的傷害。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争奪和暴力,在徒手搏鬥中,臉部通常是首要攻擊目标。因此臉部的最堅硬之處也是在搏鬥過程中最容易受擊打并受傷的地方,包括下颚、顴骨和眼眶骨架等。
考古證據表明,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早期祖先的搏鬥能力一直在提高,進化出一系列有助打鬥的特征,比如手可以握成拳,手部肌肉骨骼系統也有助于更有效地擊打。那些容易受擊打的地方則朝着盡量減少傷害的方向發展。比如,朝天的鼻孔容易受傷所以慢慢演化出鼻骨來分擔面部的脆弱,凸起的眉弓骨變得趨于平坦,下颚開始後縮,長度逐漸出現了縮短的趨勢,同時硬度與強度在增加,顴骨的尺度增加硬度也增加,眼眶骨架增大等。
不難看出,我們現在的面部骨骼也是這樣的發展趨勢,高鼻梁和大眼睛一直是被誇贊的面部特征。
顱頂慢慢圓潤
在外貌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頭骨也在默默地進步着,從扁平的頭頂進化出了圓潤的頭骨。
從側面來看,早期古人類的頭骨更像是一顆檸檬:上部扁平,又長又低,眼眶上方和頭骨的枕部有着粗大的骨嵴,眉弓骨特别突出。相比之下,現代人類的頭骨更接近球形,顱頂較高。
頭部之所以會産生這樣的變化,原因之一是對大腦的頻繁利用。250萬年前的人類腦容量約為600毫升,現在人的平均腦容量已經達到了1200毫升~1500毫升。頭部骨骼想要保護結構脆弱的大腦,就需要厚實的頭骨來幫忙,所以頭骨在變厚的同時也會随着大腦的變大而向上隆起。
下巴是後天的産物
早期人類與其他動物一樣是沒有真正的下巴的,他們的下颏與脖子呈現一條平滑的曲線,而不像現在的人類,下颏底部有明顯的一個倒T形的骨性凸起。人類出現下巴的原因至今沒有确切的答案,進化生物學家們一百多年來都在提出各種假設。
有研究者懷疑下巴根本不是進化的産物,更像是沒有實際作用的器官,是其他器官進化時産生的副産物。比如,在人類進化中,面部逐漸變短,為了給舌頭和其他軟組織提供更多空間,避免氣管受到壓迫,下颌部逐漸發展出了一個向前傾的斜坡,下巴隻是這次進化的副産物。
另一種理論認為下巴是下颌回縮遺留下來的一部分。人類對牙齒的需求在減小,因此牙齒開始逐漸縮小到臉頰中,然而支撐它們的下颌并沒有完全回縮,因此出現了下巴。
也有人認為下巴與人類獨特的講話方式有密切的關聯。上下閉合嘴巴有助于發音更準确更多樣,舌頭和相關肌肉頻繁的運動導緻面部下端出現了這一凸出的骨骼結構。下颌角也在無數次的嘴巴閉合間逐漸凸顯出來。
另一個假設下巴出現的原因是我們在直立行走的進化中,人的後腦比較大,重心向後,不易保持平衡。但是下巴上的這一凸出的骨骼結構,能夠幫助以脖子為軸心的大腦袋不易後偏,在跳躍或跑動中更好地保持頭部平衡。
越對稱越好看
多數人面部左右兩邊一般是明顯不對稱的,理論上也并沒有最完美最對稱的臉,成長發育、受傷疾病、生活習慣等内外因素,都會導緻我們的外表變得不對稱。比如經常朝着一個方向側睡的人的臉肯定是不對稱的。
進化優勢理論提出,對稱性表明個體健康,具有更強的免疫系統以抵抗多種疾病,因此左右對稱程度很高的面孔通常更具有吸引力。在進化的過程中,祖先們會覺得面部對稱不僅好看,還是一個顯示自身良好基因的指标。漸漸地,我們開始對對稱性特征産生偏愛,并将其視為具有吸引力的标志。
社交需求的影響
人類面部的進化不僅僅出于生物學的需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需要發展一系列社交溝通能力。人類需要通過更加豐富的面部表情與同類展開非語言溝通,這項功能在建立有助于人類生存的族群時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類不是從一開始就能在面部展示各種微表情的生物,這是進化的巨大進步。如今人類能夠利用臉上的皮膚、骨骼和肌肉的收縮或放松做出超過20種表情信号。但是我們的祖先很可能不具備這項技能,因為現代人與古人類的面部整體結構和肌肉分布都不相同。
考古發現,一些已經滅絕的人屬動物,例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擁有粗壯且外凸的眉骨,這能幫助它們征服、支配其他同類。但随着合作關系在人類社會逐漸起主導作用,帶有侵略性的面部特征就不那麼重要了,因此粗壯的眉骨這個特征也就逐漸消失。前額越來越平坦光滑,眉毛被解放了出來,獲得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同時,牙齒變小,臉變得更加纖瘦,臉部肌肉的活動空間變得越來越大,能做出更複雜的面部表情。
經過漫長的演化,五官俱全,血肉豐滿,人們或崇敬、或鄙夷、或愛戀、或憎恨的面孔出現了。
然而,人類面部的進化并沒有停止。科學家猜測,數千年後的人類腦容量會更大,因此會有更大的前額,頭骨更厚,但下颌會進一步縮小。因為顱骨變大,人類的頭發也會更密集,這樣才能形成足夠厚的保溫層,防止頭部熱量散失。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