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的基本概念
1、定義
精神病是指人腦機能活動失調、喪失自知力,不能應付正常生活和保持恰當接觸的嚴重心理疾病。
資料統計我國現有精神病患者1000多萬人,發病率為11%,已成為常見病。專家預測在未來的10年裡,精神病患者還會繼續增加。
2、精神病的主要特點
第一,反應機能受到嚴重損害,對客觀現實的反應是歪曲的,可出現精神失常現象,如幻覺、妄想、思維錯亂、行為怪異、情感失常等,因而喪失正常的言行、理智和行為反應。
第二,社會功能嚴重損失。不能正确處理人際關系,不能正常參加社會活動,甚至會給公衆社會生活造成危害。
第三,不能理解和認識自身的現狀,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對自己的處境完全喪失自知力。
3、精神病的發病原因
研究證實,精神病是一個多基因遺傳病,知識在體内多種緻病基因共同起作用時,疾病才會表現出來。
大多數病人是在不愉快的精神刺激下誘發的。如果所處的環境順利或在遭受挫折時仍能保持平穩達觀的心态,即使體内攜帶緻病基因,也不一定發病。
遺傳雖是重要因素,但是其外顯率很低,與其他的遺傳病(血友病、色盲)要低得多,帶病基因的人很多并未發病。
4、如何早期發現精神病?
精神病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療效越滿意。 學會識别早期精神病的異常表現很有必要。
由于缺乏精神醫學方面的知識,對病人的言談舉止的蛛絲馬迹的異常現象不以為然,往往等發展到嚴重影響學習、人際交往,甚至有礙校園秩序和治安時,才被發現到醫院診治,這樣勢必影響病人的及時治療和早日康複,也給家庭、學校帶來不良後果。
精神病常見的早期症狀?
第一,經常無原因的頭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情緒不穩或沉默寡言、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常出差錯或完不成任務。——精神水平下降。
第二,原來性格外向,開朗好動逐漸變得内向、孤僻、冷淡,逢喜遇憂皆無動于衷。對事物的興趣明顯減少、情緒低落、悲觀厭世、自感一切不如人、前途渺茫。——情緒意志的消沉。
第三,原來性格溫順、有涵養,進來常無辜發脾氣、摔東西,看什麼也不順眼、小題大做或每遇到小事糾纏不休、無理取鬧。——自知力下降
第四,本來作風嚴謹、安分守己、品質好,愛清潔的人,近來常常違反規矩和社會公德,不講衛生、不注意儀表,甚至吃髒東西。——行為障礙
第五,整天疑神疑鬼,無中生有地認為有人在“控制”他,暗地裡企圖陷害他或懷疑對象對自己不忠;别人說話、報紙上的文章和電台裡的廣播也認為是針對自己的;經常無根據地指責他人,挑起事端。——妄想、幻覺
二、精神病的表現類型
功能性精神病(4種):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分裂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反應性精神病
器質型精神病 (3種):意識模糊綜合征、癡呆綜合征、遺忘綜合征。
1、精神分裂症
是一種精神活動與現實環境相脫離,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與個性特征等各個方面互補協調、相互分裂的精神病。
特點:精神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城市患病率明顯高于農村,多發病于青壯年,15-35歲最為常見。
表現為思維與情感障礙和幻覺、幻想和幻聽,易激惹、抑郁及焦慮,認知功能障礙。
常見病因家族史,環境因素、疾病、壓力、心理等因素引起。
類型:
(1)偏執型 最常見,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
(2)青春型 青少年時期發病,以顯著的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為主要表現。
(3)緊張型 以緊張綜合征為主要表現,患者可以表現為緊張性木僵、蠟樣屈曲、刻闆言行,以及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沖動行為。
(4)單純型 主要在青春期發病,表現為陰性症狀,如孤僻退縮、情感平淡或淡漠等。
(5)未分化型 該型具有上述某種類型的部分特點,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點,但是難以歸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殘留型 該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後的階段,主要表現為性格的改變或社會功能的衰退。
2、情感性分裂障礙
是一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兩種病同時存在或交替發生,症狀又同樣典型,常有反複發作的精神病。
特征為顯著的心境症狀(抑郁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症狀,同時出現或至多相差幾天,具反複發作特點。發病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女性多于男性。
3、偏執性精神病
偏執性精神病是比較嚴重的精神病類型,這種疾病的基本表現是以固執、頑固的妄想症狀為基本表現的疾病。妄想通常與生活、現實處境相關,病人除妄想外幾乎沒有其他病理改變,比如不具備其他精神分裂症樣的症狀、持續幻覺、被控制的體驗等。
4、反應性精神病
反應性精神病是指一種由于突然發生強烈的,或者持久深重的精神刺激事件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礙,如自然災害、親人突然離世、感情挫折、下崗失業等,主要症狀有:反應性抑郁狀态、反應性躁狂狀态、反應性妄想症、反應性木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