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身體會以流汗來減低溫度,但如果連晚上都會滿頭大汗、需要半夜起來換衣服,或是白天稍微動一下就一身汗,那可能要小心是心膜炎或淋巴癌的前兆。
一般我們說的盜汗,是特别指晚上、睡覺時候的流汗情形,而且要在室内不是悶熱的情況下才算,不然流汗是一種體溫調節的機制,隻要蓋太多棉被、或是室内不通風,就很容易流汗,可能會誤判自己的身體狀況。
因為盜汗來看的病人,首先當然會懷疑他是不是更年期,如果年齡符合、還有心悸、面潮紅的情況,就非常有可能是更年期症狀造成的。
但是除此之外,還要看病患的血壓、心率是不是正常,因為壓力、自律神經失調也有可能引起盜汗,而象是淋巴癌等癌症,也會有盜汗的早期症狀。
醫師沒有辦法用一個『盜汗』的症狀來判斷你是什麼問題,一定要看病患自己身體有沒有其他症狀,而且這個盜汗是發熱的流汗呢,還是冒冷汗?這2種流汗代表的東西也完全不同。
盜汗是心髒壓力造成一般的流汗是因為人體運動、天氣熱,體内代謝增加、溫度上升後,所産生的自然散熱,汗水味道應該屬于稍鹹,并帶有一點溫度,流完汗之後身體會覺得舒服。
但所謂的盜汗,并不是人體為了調節溫度而産生,味道偏淡甚至無味,而且汗水溫度偏冷,流完汗也會覺得虛弱。
在中醫觀點裡,如果夜間盜汗、醒來就止汗,主要原因來自于情緒或生理的壓力影響自律神經,造成血中水分為了排解掉這樣的情緒而蒸發。因為血中缺乏水分,心髒也無法正常供應血量與氧氣,會造成心悸、心膜炎等。
盜汗/自汗如果盜汗延續到白天,稱為自汗,出現稍微動一下就滿身大汗等狀況,就可能是上述的冷汗現象,可能是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吃太多油膩的食物,還有在炎熱季節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如冰飲、仙草、綠豆等,造成體内循環系統出問題,引發氣虛現象,這時可以補充黃芪等補氣的藥材。
但如果汗的顔色偏黃、臉色潮紅、尿色偏黃,就是陽盛陰虛的現象,夜間盜汗比較多屬這種情形,可以補充烏梅、五味子、牡蛎、龍骨湯等退熱的藥材,同時滋陰退陽。
另外,反過來說,本身就有心膜炎、心悸,或是自律神經、内分泌與免疫系統出問題,也可能引發盜汗或自汗現象,在臨床上,患複發或頑固性周邊T細胞淋巴瘤(PTCL)的患者,就會出現明顯盜汗現象;艾滋病患也會在初期時,有汗症的症狀出現。
晚間盜汗/白天多汗可能是這些病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頭條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清風計劃##我要上頭條# #真相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