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二十多年,山西大同的勾刀刀削面異軍突起漸漸名聲鵲起,也因此有些人就認為刀削面起源于大同,那麼刀削面是否真得起源于大同呢?
刀削面起源的傳說有兩個版本,一種傳說是唐朝驸馬柴紹所發明的。而另一種傳說則是相傳公元1222年,元朝大将木華黎率領數萬騎兵攻占太原,百姓以廚刀為武器抵抗掠奪。為防“漢民”造反,元朝在太原一帶實施苛刻的“限刀”政策:規定十戶一把廚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一個王姓老漢在這種情況之下,既無奈又是無意中發明了刀削面。具體傳說的故事老五就不細講了,網絡上都可查找到相關的傳說故事。
老五查看相關資料時發現,刀削面很早以前已經是被山西人所喜食,尤其是晉中老百姓最喜愛的面食之一。太原四大面食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削面,其它三種分别是拉面,剔尖、刀撥面。
在清末宣統時,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和鹹安宮總裁的薛寶辰,在他晚年所著《素食說略》中說:“面和硬…以快刀削細長薄片,入滾水煮出,用湯或鹵澆食,甚有别趣。平遙、介休等處,作法甚佳。”
山西太原最有名的飯店之一“太原面食店”,早年間面食店的老一級廚師孟玉祥的飛刀削面,那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刀光一閃一分鐘就是118刀,據說最快時半分鐘就能出刀100多次,一小時可削25公斤面粉和成的濕面團,被人稱贊道:“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他削出的面根根粗細均勻,呈柳葉形,長27厘米左右,吃着筋軟爽口。
随着時光的變遷,在上個世紀九十年末勾刀刀削面最早出現在大同,後傳到各地。這種勾刀削面在削面刀上做了革新,以前的削面刀是帶有一定弧度的“瓦形刀〞,而這種勾刀是在瓦形刀的基礎上加了一個U型鈎刀,使刀削面變的好學易上手,面條削出的更長,速度也可以提升到每分鐘削出200根面條。
瓦形削面刀
勾刀削面刀
家庭削面器
到了如今刀削面可以用機器人來制作了,速度更快更穩定,一次性投資,不必發工資,也不發脾氣。但機器削出的面,總感覺是缺少了那麼一點靈氣。不知您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所以最初聞名全國的山西刀削面,并不是大同的勾刀刀削面。是随着晉商一起走遍了全國,聞名于世的“山西刀削面(瓦形刀)”。那時還沒有勾刀削面,大同勾刀刀削面隻能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當然也正因為它所具備的好學易上手的優點,漸漸地取代了過去的老式削面刀,如今成了專業廚師削面時必備的刀具。
刀削面
準備食材:白面500克、水25毫升。
制作方法:
①面要和得硬一些,可以看情況加少量水紮面, 要紮透揉勻,揉至面團光滑細膩,放入盆中蓋上濕布饧面。
②将饧好面揉成筒狀,削面時,站在沸水鍋前,一手托面筒,使其向前傾斜。另一手持削面器(超市,網上都賣的)從上往下,自右向左,一刀接一刀地削成三棱形的面條,直接削入鍋内,煮熟撈出即可。食用時,澆上打鹵或炒的各種葷素澆頭均可。
注意事項:削間器比較适家庭使用,簡單易學好上手。
下面介紹三種澆面調和
生煎豬肉(小炒肉)
制作方法:
①豬五花肉皮面刮洗幹淨,先切成條,再切成厚2毫米的薄片,蔥切段,姜切片,蒜一切兩半。
②鍋中放油和大料,待油熱後投入肉片煸炒,待肉片變色,水分煸盡即将出油時。
③烹少許醋和料酒,然後放入蔥段、姜片、蒜瓣,喜歡的可以加些幹辣椒,桂皮、香葉,我不太喜歡太濃的香料味,所以隻放了幹辣椒。略炒後加入适量醬油,待豬肉上色後再加入高湯(或熱水,不要加涼水。)和精鹽大火燒開。
④改用小火炖至肉片綿軟,再放入少許味精、胡椒粉,調好味出鍋澆在煮好的面條上,就可以食用了。
豬肉炸醬
制作方法:
①将豬肉剔筋剁成米粒小丁。蔥切成蔥花,蒜切片,姜成末。
②炒鍋上火放入花椒油,待油熱後下入豬肉小丁(或末)進行煸炒,待肉丁(未)水分煸盡即将出油時,加入幹黃醬(提前用醬油澥開)、蔥花、蒜片和姜末,再略為煸炒,然後加入鹽、味精、料酒和少許高湯略炒,即成豬肉幹炸醬。
③幹炸醬内添入高湯(口淡時亦可再加入适量醬油和鹽)燒開,小火炖一會即可出鍋,或用水澱粉勾芡即成水雜醬。
西紅柿雞蛋鹵
制作方法:
①将雞蛋磕入碗内,加少許精鹽攪勻,炒鍋上火放入油及幾顆花椒,油燒熱、花椒出味時撈出,倒入雞蛋炒成碎蛋塊,盛入碗内備用。
②西紅柿用開水燙皮,剝去皮蒂切成碎塊(或用手捏碎)。鍋上火放入油、大料(少量),油熱後,下入蔥花、姜末、蒜片、略煸炒,倒入西紅柿碎塊翻炒,然後加入醬油、鹽炒勻後,加入炒好的雞蛋塊略為熬煮,熟後倒入大碗中即成。
老五唠叨幾句
山西人就是愛吃面,除了刀削面,還有很多美味的面食,澆上各種調和,配上各式菜碼,小料,如:辣椒油、醋、黃瓜絲、老虎菜、大蒜、蔥花、芝麻、莴筍絲等非常之多,非常豐富。
關注@五月風美食一起學習做飯做菜的那些事,共同提高廚藝,過有滋有味的生活。感謝您的點贊、評論與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