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的回民較多,牛羊肉的品質非常好,這一點,是我們在滄州生活幾年下來對它的綜合評價。很多人對滄州鐵獅子印象深刻,千年曆史的鐵獅子飽經風霜而屹立不倒,從斑駁的印記中可以感受到它留給我們的故事。也對火鍋雞充滿好奇,火鍋雞在滄州很受歡迎,而牛肉湯也是滄州的特色小吃,它的特色在于做法和味道。
牛肉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奶白色,而是醬油色,就是還沒達到醬紅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渾湯,不過味道可圈可點,屬實不錯。做法也與我們傳統的做法有一定出入,據說牛肉湯是清真的技法,(當然漢民也有牛肉湯的技法)用牛骨頭熬湯,煮牛肉時必須提前用清水浸泡幾個小時,除去牛肉的血污,将内髒充分清洗幹淨,加各種香料紅鹵而成。
一提起喝牛肉湯,總會讓人和羊肉湯産生聯想,乳白色的湯,漂着薄薄的肉片。牛肉湯可不一樣,首先湯不是白的;第二,牛肉湯分兩種,(我所品嘗過的)一種是牛肉大塊,而且牛腩、牛筋頭、牛肉混合的牛肉湯;一種才是我們定義的牛肉片的牛肉湯。所以到滄州喝牛肉湯,等你真見到它的本來面目時,會有點小意外,不過你很快會被它的味道征服。
說起牛肉湯的味道和其它地方的不同,是因為這裡的牛肉湯和羊肉湯有一個共同點,要放很多的蒜末和香菜提味,以前在别的城市是不放蒜末的。初期是不敢放蒜末的,以為會壓味,影響湯的味道,傳統意識裡湯類的菜肴很少放蒜,但是羹類的放蒜末倒是不稀奇。嘗試了幾次之後,發現放蒜末的牛肉湯(羊肉湯)味道真的不一樣,有一股兒竄鼻子的香氣,而且會提升牛肉湯的口感。當然,你點好湯後,店主會提前征詢你對蒜末和香菜的意見。
牛肉湯吃過很多次,吃過兩家很有特點的店,也是生意比較好的館子,而且相鄰不遠,都在一個商廈後面的一條街上。另一家是炖牛肉塊的形式出餐,湯汁濃郁肥腴,飄着一層油花,大塊牛肉就明晃晃的在浮面上,碗底是橄榄菜和粉條,吃起來像紅燒牛肉的感覺。
牛肉湯就在廚房靠近窗口的位置沸騰着,可以看見裡面的牛骨頭已經被老湯浸紅了顔色,骨頭上的肉已經所剩無幾,看得出來被湯滾得的時間不短了。湯汁雖然不是奶白色但是很濃稠,可以聞見牛肉的味道。
這一家的牛肉湯跟另一家還是有點區别,雖然都是回回的館子,但是出餐的形式還是有所不同。這家像極了當地的羊肉湯做法,牛肉是提前鹵好的,而且都是紅鹵的手法,并且都切成了片狀,一托盤一托盤的碼在冰箱裡,封起來,看樣子是非常忙的一個飯館。
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是夜裡11點,詢問老闆得知,是24小時營業的,陸陸續續進來了十來個人,都是和我們一樣吃宵夜的趕腳,标配都是牛肉湯加大餅(也沒别的什麼),就是有醬好的牛雜、牛蹄筋之類的涼菜。
牛肉湯的價格從32元起步,上不設限,包含兩角大餅和一個燒餅。店裡提供兩種小鹹菜,一種是常見的鹹菜絲,另一種是腌制的鹹黃瓜。
牛肉是上秤稱的,裡面會墊上紅薯粉條,甩到廚房的窗口,廚師會往碗裡放入各種佐料,撒上蒜末和大把的香菜,把牛肉片放在漏勺裡浸入牛肉湯中滾上一滾,看牛骨頭都是醬油色,然後舀入湯碗裡,再淋上一勺的熱湯。
大餅是自取的,基本上屬于免費的了,32元以上的牛肉湯可以不要再花錢買餅子了。兩角大餅外加一個燒餅足夠一個成年人的飯量,這一碗湯,屬實很頂餓,估計一晚上就消化不完吧?
吃一口牛肉,軟爛鮮香,不腥不膻。比想象的要好很多,完全不用擔心牛肉會有膻味,牛肉被鹵制得頗具回味。
湯汁的味道很濃,但不油膩,蒜香撲鼻時刻刺激着你的味蕾,香菜的香氣也被熱湯完全激發出來。但對于羊肉湯來講,我更中意牛肉湯的味道,羊肉湯還是多多少少會有一點膻氣味,而牛肉湯會讓你品味到醬牛肉的感覺,大口咀嚼的姿勢像極了饑餓的“乞丐”,狼吞虎咽般吞噬着牛肉,連一點殘渣都不放過。
牛肉湯的鮮、蒜末的辛辣、香菜的郁香,融合出一種獨特的味道,鮮、香、燙,軟爛入味,說不出來的好吃。讓你一口接着一口停不下來,直至湯汁見底,漏出裡面的配菜。紅薯粉條是标配,比較筋道爽滑,一點不矯揉造作。大餅的面香彈牙,複合的味道,讓你直呼過瘾!而我直接把最後一個燒餅撕碎,來個牛肉湯泡餅,燒餅吸收了牛肉湯的精華,吃起來也是别有一番風味。
一碗湯下去還可以免費續湯,依舊給重新下了香菜和調料,店家很是用心,有的地方續湯是不會再給你調味的,喝起來自是寡淡了不少,也是減分項。端起第二碗牛肉湯,吹着浮氣,又是一頓稀裡呼噜的聲音,喝得這個通透!渾身發汗的感覺,尤其在這個數九寒冬的日子裡,那叫一個惬意!
無論是小餓之後的滿足,還是解饞之後的過瘾,每一個人對牛肉湯都有自己的見解。這種市井小吃,既接地氣兒,又不失面子,就着爽口的小鹹菜,大口喝着牛肉湯,咬上一口微熱的大餅,靜靜地在那裡品味人生。
感謝閱讀,今天菜不鹹,味道剛剛好,我是輝哥。不僅喜愛美食還是從事餐飲的工作者,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想了解更多做菜小技巧和餐飲行業知識可留言交流,有不同的建議可以評論區留言探讨,再次感謝支持!【原創内容 抄襲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