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育環,學名為宮内節育器,起初為圓環狀,故由此得名。現如今随着科技的發展,宮内節育器的形狀已經不再局限于環形,而是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都有。
圓環形節育環
曾經,出于對人口增長過快的擔憂,對育齡婦女大力推行“上環”來達到避孕以減少人口壓力,然而多年來,由于宣傳不到位,很多婦女沒有意識到,她們的子宮裡——這個孕育生命的地方,還有一件金屬制品需要及時取出。
各種類型的節育環
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項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顯示,87%的節育措施都用在了婦女身上,而放置宮内節育器的比例達到41.4%。三十年過去,今年1月1日,中國的人口政策轉為全面放開二胎。當年“上環”的女性陸續進入絕經期。有研究表明,絕經超過2年者,節育環的取出困難率達到43.9%。若節育環發生“嵌頓”,取出時還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等情況。
宮内節育器放置示意圖
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楊秀蘭曾對多地近千例絕經後帶環婦女進行調研,她發現,絕經不滿兩年者,取器順利比例達96.1%,而絕經超過兩年以上者,取出困難比例達43.9%。據測算,僅在我國農村地區,就有約四分之一已經絕經的中老年婦女沒有将避孕環适時取出。長期以來,基層計劃生育服務以降低生育率為導向,側重提高婦女生育後的上環及時率,卻沒有任何工作指标要求為絕經後的婦女及時安全取環。“她們自己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她們,所以錯過了最佳取環時間。”
宣傳标語
然而知識的匮乏并不是阻礙取環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節育器已經放置多年為及時取出,不少節育器已經漲到了老人的肉裡,想要取出,需要到大醫院做手術,費用上千,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取環不是病,不能享受新農合療報銷,所以經濟原因也成為不少農村婦女取環的阻礙。國家政策是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齡婦女享有四項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包括免費取出宮内節育器。比如,符合政策可以生二胎的育齡女性,或者身體條件不允許繼續帶環的育齡女性,是可以免費取環的。但對已經退出育齡、進入絕經期的女性生殖健康問題,國家沒有統一政策規定。而未來10年有約2600萬婦女絕經後需要取環,即使按照正常取環平均花費的低限100元/例計算,全國共需專項資金為26億。
節育環作為目前最經濟最方便的長效避孕方式,仍是發展中國家的首選避孕方式。而過去醫療手段較落後,加上把上環當成一種任務指标,因此不少人在上環之後,出現了一些副作用,包括上環後幾個月内出現身體不适,包括腹痛、發熱、陰道出血等,這是上環後的近期副作用。上環還有遠期副作用,如上環數年後出現小腹痛、腰酸、發熱、經期延長等。不過與這些相比,不及時取出才是最大的危害,可能會導緻一系列病痛的産生。
希望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後的避孕方式會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安全。還有假如你或者身邊的人準備上環,或已經上環,千萬要記得提醒他們在絕經之後盡快取出。對于老一輩的婦女來說,她們已經經曆了太多的苦難,就别再讓這個小東西繼續在傷害她們了。
看過之後覺得有用别忘了關注和轉發更多的人,附上作者健康育兒公衆号:寶媽大雜燴(jiazywx)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