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仔餅是廣東的一種特色小吃,屬于粵菜系,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始創于清朝鹹豐年間的雞仔餅,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在東莞,雞仔餅是一種老少鹹宜的小吃,過年置辦年貨時少不了的美味小吃。
很多人說雞仔餅就是小鳳餅,其實不然,最早的雞仔餅與小鳳餅确實很像,但有所區别。仔細說起來,雞仔餅和小鳳餅的關系就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雞仔餅是效仿小鳳餅的做法做出來的“衍生品”。 在廣州話中“小鳳”指的就是小雞,雞仔餅的原料與小鳳餅會稍有不同,雞仔餅很多會使用南乳,而小鳳餅則用冰肉和橄榄仁。
時至今日,雞仔餅和小鳳餅往往指的是同一種餅,隻是不同的店會有不同的味道罷了。雞仔餅(小鳳餅)是廣州特有的一種點心,在整個珠三角地區都很有名。
關于雞仔餅(小鳳餅)的來曆有着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清末廣州五大家族(潘、盧、伍、葉、周)之一伍紫垣有一名叫“小鳳”的婢女,某天伍紫垣招待一名外地客人,客人想要品嘗廣東點心,但那天碰巧點心師傅不在。小鳳急中生智,把自己平日裡儲藏的幹餅拿出來招待客人。小鳳的幹餅是用平日主人宴客剩下的菜肴,加上梅菜壓成餅狀,再找點心鋪子裡的師傅幫忙烘幹,後來因婢女的名字,這種幹餅得名“小鳳餅”;還有一種說法是梁氏祖傳的做法,因餅的外形神似小雞,所以取名“小鳳餅”。
“老鄉老鄉,幾時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雞仔餅,你去省城最緊要買雞仔餅。”說起雞仔餅,離不開的是成珠茶樓。成珠茶樓的雞仔餅,是東莞、廣州最為出名的手信之一。
相傳,成珠茶樓有一年中秋月餅滞銷,面對滞銷的月餅和庫存的月餅原料,制餅師傅靈機一動,把做月餅的原料按照小鳳餅的方法制作了起來。不僅如此,制餅師傅還加以創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成餡料,再加上南乳、蒜蓉、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調味,做出了甜中帶鹹、又酥又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新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顧客的喜歡,成珠茶樓也因此名聲大噪,小鳳餅更是獲得了“展品賽會最優等獎章”、“廣州市國貨展覽會一等獎章”等榮譽。
成珠茶樓最早名為“成珠館”, 是伍紫垣的産業,是伍氏邸宅内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後,館子轉讓出去了,易名為“成珠餅家”,後來兼做茶樓,數易其主。直到1947年,梁家接手成珠樓,小鳳餅名聲大噪,此後有了“小鳳餅”出自梁氏祖傳的說法。
成珠樓的雞仔餅,是公認的好吃。1985年的一場大火,讓成珠樓240年的曆史暫時中斷。為了保留老字号,政府在原址投資重建,改名成珠酒家,可惜最終還是在2000年因經營不善關門結業。
成珠樓消失了,雞仔餅還在麼?還在。很幸運的是,制作雞仔餅的工藝被當時的制餅師傅譚煥先生傳承了下來,再通過煥先生的兒子譚英漢,傳給了如今“誠志餅家”的創辦人——盧正昱先生。
百年秘方,在盧先生手上發揚光大,全手工古法制作,多種獨特的果仁、香料作為原料,每一口都令你充滿驚喜!
廣東四大名餅之一的雞仔餅,光是外形就脫穎而出。橢圓的身形,在機會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類裡特别顯眼。咬上一口,一股濃香從餅裡奔湧而出,再咬上幾口,細細品味,蒜蓉的辛辣、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潤和肥肉的濃郁混合在一起,讓人停不下來。
雞仔餅這麼好吃,能自己做麼?當然可以,雖然沒有百年傳承的秘方,但美味仍能吃到。首先需要把花生炒香後切碎,再把白芝麻炒香,把瓜子仁和核桃切碎;碗中放入白芝麻、花生碎、瓜子仁和核桃,再加上三洋糕粉、冰肉(肥肉制作而成,肥肉用大量的白糖和适量的燒酒拌勻,腌數天而成,肥肉熟後呈現半透明的樣子)、胡椒粉和鹽拌勻;面粉加入碗中,再放入适量白糖、糖稀、麥芽糖、色拉油、枧水、清水輕輕拌勻;加入高度酒,再加色拉油拌勻;揉成光滑的面團,搓成條,下面劑,擀薄,放入餡料;接縫處要包緊,包好後放入雞仔餅的模具中,壓實後輕輕敲打脫模;最後再雞仔餅上刷一層蛋黃液,烤箱上220攝氏度、下200攝氏度烤25分鐘就可以吃啦!
對折起來,捏緊劑口;刷上一層蛋黃液;放入烤箱中;用上220攝氏度、下200攝氏度的爐溫烤25分鐘左右即可。
來到東莞,不妨體驗一下東莞人的童年美味——雞仔餅,獨特的口感一定會讓你一吃難忘。帶上幾盒當手信送給親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删請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