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能聽到的最為熟知的緻病體,細菌和病毒,或許很多人都分不清細菌,病毒,細胞的大小。在17世紀,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後,他陸續觀察到各種動物植物細胞,以及各種他當時稱之為微小生物的細菌,大部分細菌的大小在0.5到5微米不等,然而我們最終知道的最大的細菌納米比亞硫磺珍珠菌有足足0.75毫米大,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
細菌
細胞的大小就差異更大了從以微米單位到一厘米做單位的都有,但我們可以用高倍數的放大鏡就能很輕易的看到的細胞。最大的鴕鳥卵細胞有5厘米這麼大,很是驚人。
細菌
在列文虎克發現細菌的近300年後人類才在20世紀30年代在發明電子顯微鏡後才第一次看到病毒,病毒甚至是和原子用同樣的單位—納米。病毒大小普遍在20-300納米之間最常見的在150納米這是什麼概念呢1厘米縮小一千萬倍才是1納米,足以見得病毒尺寸如此小。也就是把10萬個病毒排列起來才能勉強被肉眼看見。
冠狀病毒
病毒不僅尺寸小,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僅有蛋白質外殼包裹着核酸遺傳物質。如今我們對很多病毒的了解還不夠多,對治療病毒疾病的方法也不太多,因此對生物醫療的研究還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