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醫院做肝髒檢查時,看到檢查報告一臉迷茫:
肝彈值這麼高,是不是得肝硬化了?
甲胎蛋白超出範圍,會是肝癌嗎?
乙肝兩對半有一項陽性,會不會是乙肝?
……
肝病種類繁多,嚴重程度也不一樣,對醫生而言,單從外表上很難判斷你得的是哪種肝病,是否嚴重,這就需要綜合各項檢查才能判斷。
今天,我們盤點了臨床上常見的肝髒檢查項目的作用,并給出判斷依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1 肝功能
肝功能是肝髒疾病最基礎的檢查項目,它能通過各項指标,查看肝髒功能的基本情況,以便早期發現肝髒相關疾病。
肝功能的檢查項目多則幾十種,最少的也有十幾種,看得人眼花缭亂。
其實,想要弄懂并不難。
各類指标異常情況如下
(點擊可看大圖)
注意事項:
肝功能的檢查方式是抽血,受檢者需要空腹8~12個小時;檢查當天不能進行體育鍛煉或劇烈運動;如患有感冒,建議在治愈7天後再進行。
02 乙肝兩對半,HBV DNA
乙肝兩對半主要用于監測乙肝病毒感染,包括5項指标,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
檢查方式也是抽血,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在30-50元之間。
指标異常情況如下
(點擊可看大圖)
乙肝病毒DNA是判斷怎樣治療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對傳染性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通常HBV DNA值越大,傳染性越強,但不能說數值越大的人病情越嚴重。
03 肝髒超聲
肝髒超聲是常規的肝病檢查方法,分為普通超聲和彩超。
通過肝髒的病變圖像,醫生可以了解肝髒的形态大小、内部結構變化,由此診斷肝髒疾病。例如肝髒彌漫性病變、肝髒腫瘤等。
必要時可以在超聲定位下行肝髒介入性活檢或其他檢查。
但它也有缺點,部分如彌漫性肝硬化和彌漫性肝癌,不能鑒别良惡性。
正常肝髒B超實質回聲呈較低的細小光點,分布均勻,肝内門靜脈、肝靜脈、肝管及其一級分支均能顯示。
如果跟正常情況有差異,可能表示肝髒有異常。
各項異常情況分析如下
(點擊可看大圖)
04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異性标志物,正常的甲胎蛋白含量通常小于20ug/l,如果肝髒發生病變或腫瘤,也會引起甲胎蛋白升高,但指标升高的程度不一樣。
血清AFP<300ng/mL,且持續時間較短,多為肝髒良性病變,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血清AFP>400ng/mL持續4周或AFP在200~400ng/mL持續8周者,ALT 和AST下降,AFP仍比較高,大幾率是肝癌;
孕婦、生殖腺胚胎瘤、少數轉移性腫瘤也會引起AFP升高,一般在400ng/mL以下。
05 肝彈檢查
全稱為肝髒瞬時彈性成像技術(TE),就是用超聲技術,通過肝髒組織對振動波的反射,來評估肝髒的硬度,從而判斷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程度。
正常的肝髒硬度值為2.8~7.4kPa,肝髒硬度值越大,肝纖維化、肝硬度程度也越嚴重。
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裡的診斷标準如下
06 肝髒CT
CT檢查是利用X線束進行掃描後得到的人體影響,主要有平掃CT、增強CT掃描以及腦池造影CT三類。
大部分的肝髒病變如脂肪肝、肝膿腫、肝腫囊以及肝血管瘤,B超就可以準确判斷,但對于情況比較複雜的肝病,可能需要選擇分辨率更高的CT。
CT準确度高,但價格也比較昂貴,一般不作為肝髒檢查的首選。
07 穿刺活檢
肝髒活檢是感染肝病科非常常規的檢查項目,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反應就是害怕。
其實它對複雜肝病的診斷價值極高,具有其他檢查不能代替的确診價值。
病理學診斷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标準,而肝穿活檢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類,它是在B超引導下把從肝髒内部獲取肝組織标本,再進行病理學診斷。
一般來說,對于不明原因的肝髒疾病都需要完善病理學檢查,包括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注意事項:
肝髒血管豐富,肝穿後有出血可能,因此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不宜做肝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