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無輻射、無創傷,沒有“X”射線損傷,它是利用人體内水分子中“H”原子的多少進行成像。MRI除常規疾病檢查診斷外,還可以進行活體組織内水分子成像、全身彌散成像及多功能成像,是目前唯一能無創性觀察活體組織代謝及生化變化的檢查技術。具有直接三維成像和多參數、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優點,并且具有極高的軟組織分辨力,能為疾病診斷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有利于病變的定位與定性。在各個系統病變的檢查診斷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精準治療、精準診斷、技術先行奠定了牢固基礎;為人類的主動健康,醫療關口前移創造良好條件。适合磁共振檢查的主要項目如下:
頭頸部檢查效果“佳”
MRI在中樞神經系統成像效果最佳。能發現其他檢查方法易漏診的微小病變,如腔隙性腦梗塞、垂體微腺瘤、微小聽神經瘤、轉移瘤、腦幹、小腦病變、靜脈窦病變、炎症、脫髓鞘疾病及變性性疾病等;常用于新、舊腦梗塞的鑒别診斷;還可辨識腫瘤的大小、性質;能夠發現頭部外傷腦實質的細微改變;是否有出血、血管畸形、動脈瘤,是否有顱内的先天性發育異常、先天性畸形,是否有腦積水、腦炎、腦膜炎以及顱内的膿腫、寄生蟲病等。
肝膽胰脾顯示“清”
肝膽疾病:通過脂肪抑制技術與多期動态增強掃描,在鑒别肝囊腫、肝海綿狀血管瘤、膽囊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肝髒及膽囊良惡性腫瘤性病變方面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磁共振胰膽管水成像(MRCP)不用打任何造影劑,在顯示胰管、膽管系統疾病中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胰腺疾病:對胰腺病變如急慢性胰腺炎、早期胰腺良惡性腫瘤,特别是胰頭癌、十二指腸乳頭癌周圍侵犯及轉移情況,其他檢查方法是很難清楚顯示的。
泌尿系統及盆腔診斷“精”
磁共振對腎髒及腎上腺病變(腎髒囊腫、錯構瘤、腎癌、腎上腺腺瘤、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癌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精囊性病變,女性盆腔疾病(子宮内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卵巢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宮腔息肉、輸卵管病變等),膀胱良惡性腫瘤的顯示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利用MRI極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及多種先進的成像方法,使盆腔、男(女)性生殖系統病變能精準顯示、定性診斷,結合增強檢查能讓診斷結果更加接近于病理結果。
乳腺病變确診“明”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較高。早期檢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MRI是乳腺影像檢查的釋疑手段,乳腺的多模态MRI檢查能對乳腺病變進行明确分類及分期,不受乳腺緻密度影響,對乳腺癌術後的殘餘及複發有重要的顯示作用。
四肢關節檢查最匹配
MRI對四肢骨關節、四肢軟組織内腫瘤、血管畸形、關節疾病的顯示明顯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膝關節外傷後的韌帶、肌腱斷裂以及半月闆撕裂;肩關節的肩袖損傷、關節的軟骨損傷以及兒童的骨骺損傷;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腕、肘及足踝關節的韌帶損傷及軟組織挫傷等。這些都是磁共振檢查的強項,是其他影像檢查不可比拟的。
磁共振還能及時發現椎管内外腫瘤、脊髓病變及損傷、顱底畸形、脊柱先天畸形、頸椎病、腰椎病、椎體病變(如椎體腫瘤、結核)、椎體小關節病變、椎體外傷,特别是早期椎體腫瘤性病變等。椎管脊髓及神經根水成像可用于觀察椎管内占位、先天性變性病變及臂叢神經、脊神經根病變等。
血管成像檢查範圍廣
磁共振動脈血管成像(MRA)分為非增強MRA與增強MRA兩種,非增強MRA具有無創、無輻射特點,不受骨質僞影影響,顱底動脈環顯示良好,可清晰顯示顱内動脈瘤的位置、毗鄰關系等;可評估全身動脈病變,準确診斷動脈瘤、動脈夾層、下肢動脈閉塞症、肺動脈栓塞等,增強MRA對血管狹窄的反映程度比較真實。
磁共振靜脈血管成像(MRV)不用打造影劑可顯示靜脈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是安全、無創檢查靜脈血管的有效方法。
心髒MRI檢查别忽視
MRI能夠對心髒形态、功能、心肌活性、心肌灌注代謝、心肌是否纖維化及分子成像等進行“一站式”檢查,是其他影像檢查無法達到的效果,對于臨床上出現心前區不适、長期心悸心慌症狀但其他檢查沒有發現問題的患者,可考慮心髒MRI檢查。同時,MRI對胎兒和嬰幼兒檢查安全系數高,可觀察胎兒先天畸形(腦發育畸形、腎髒畸形、心髒先天發育異常、肺隔離症等)、嬰幼兒發育情況,無輻射,無損傷,适合胎兒、嬰幼兒影像檢查。
DWI 、類PET、PWI是辨識小神器
擴散加權成像(DWI)是檢測活體組織中水分子擴散運動的最理想檢查方法,對于腦卒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腦梗塞患者的診斷可靠性較高,傳統CT及MRI是檢查不出來的。
全身彌散成像技術類PET(WB-DWI)是一項全新的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腫瘤篩查、良惡性鑒别診斷、腫瘤的分期及腫瘤治療随訪中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灌注加權成像(PWI)結合彌散加權成像,可用來确定缺血區内的半暗帶,對急性腦血栓的治療及判斷預後具有重要價值,還可用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後随訪,以區分腫瘤和壞死組織。PWI可用于神經系統的卒中、腫瘤、炎症、癡痫、外傷、退行變性病的診斷、鑒别診斷、療效預測及評估等。
SWI是顯示腦部小靜脈的利器
磁敏感加權成像(SWI)顯示腦部小靜脈有獨到優勢,如腦部創傷(特别是鈍性撞擊傷)、小血管畸形、小靜脈血管畸形、腦血管病、退行性神經變性病導緻腦内鐵沉積、微動脈瘤、澱粉樣變血管病、纖維性動脈炎、腦腫瘤壞死、出血、供血血管及引流靜脈等都有很好的顯示,無需注射造影劑。對臨床無症狀的多發性小竈性腦出血的檢查有重要意義,可早期治療,防止出血性腦卒中,防止大面積出血,減少緻殘率。
DTI對頭部疾病能“慧眼識疾”
彌散張量成像(DTI)屬于腦功能成像,是在DWI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像及後處理技術。是一種描述大腦結構的新方法,也是當前唯一能有效觀察和追蹤腦白質纖維束的非侵入性檢查方法。
目前,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磁共振科運用DTI對腦部尤其對白質束的觀察、追蹤,腦發育和腦認知功能的研究,對患者腦疾病的病理變化以及腦部手術的術前計劃和術後評估可以很好地顯示,如帕金森病、腦癱、精神類疾病等腦部疾病的細微反常變化。醫生可通過此項檢查以精确定位靶點的位置、大小、體積形狀及與周圍腦組織的關系,為手術入口、手術路徑、靶點位置的精确定位提供極有力的技術支持。
MRS是早期識别病變代謝物的偵察兵
磁共振波譜成像(MRS)是目前唯一能無創性觀察活體組織代謝及生化變化的技術,比如腦部良惡性腫瘤的鑒别,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識别及鑒别等,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做到的。
辨症施治,方能藥到病除。磁共振檢查在很多種疾病中都能顯病竈明病情,最大限度滿足臨床及患者的需求。市一院磁共振科将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發揮醫學影像的優勢,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為廣大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醫師簡介
李豔麗,主任醫師,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磁共振科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從事影像工作近30年,擅長心腦血管、肝膽、骨肌、乳腺及盆腔病變的影像學診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