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露 簡 曆
中 文 名:白露
代表寓意:天氣轉涼
氣候特點: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
風俗食物:清茶、米酒、龍眼、番薯
養 生:預防秋燥、滋陰益氣
《詩經》有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日常生活中,
白露這個節氣可沒那麼溫婉,
白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白露三候
1
一候,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2
二候,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3
三候,群鳥養羞
三人以上為衆,三獸以上為群,群者,衆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此為群鳥把食物藏起來以備過冬。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于添加衣服,适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别對待,特别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阙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隐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隻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
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曬太陽曬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内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席,謹防寒邪入體。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白露期間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白露最适宜吃的水果和食物
1、多吃秋果
秋天吃梨最佳,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梨生吃和熟食都很好,煮湯或熬粥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2、白露吃龍眼
生活中有“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寓意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補身體的功效。龍眼不但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對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也有幫助。
3、葡萄全身都是寶
葡萄色美、氣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幹等,而且果實、根、葉皆可入藥,全身都是寶。
4、石榴惹人愛
石榴性溫,具有生津液、止渴的作用。津液不足、咽幹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石榴搗成汁,或者煎湯飲,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
5、多吃豆類食物
紅豆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紅豆經常食用還有減肥的功效,若是擔心“貼秋膘”,可以多喝紅豆湯、消暑化濕,還可以保持身材。
6、吃鴨肉很适宜
秋季的鴨最肥嫩,吃鴨肉可以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秋季可以适量吃肉補一補。
7、茄子去秋燥
秋季吃茄子能降火氣,去秋燥,非常适宜。茄子可以有很多種做法,蒸、炒、拌均可。
8、秋藕最養人
無論是炒藕丁還是煲湯,都是非常好的秋季時令菜。
9、蘋果保護心血管
蘋果一年四季都很合時宜,蘋果中的維生素對心血管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秋季多吃蘋果能消除疲勞。
10、胡蘿蔔補充維生素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榨汁或是煮湯炒菜。
白露時節的生活小貼士
1
飲食注意養肺潤燥
白露時節,容易出現口幹、唇幹、咽幹及皮膚幹裂等症狀。可以适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和預防秋燥的食物。
2
注意保暖勿受涼,早晚添加衣物
俗話說“寒從腳起,熱從頭散”。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松、舒适、吸汗。
3
夜晚入睡不貪涼
白露是天氣轉涼的節氣,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會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睡卧不可貪涼。
4
鍛煉動靜結合,量力而行
常言道:秋高氣爽!秋天是一年中鍛煉身體的好時節,秋季健身,選擇運動項目時需因人而異,量力而行。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幹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飲食禁忌
1、生姜在秋季不宜食用,燥氣傷肺,容易加劇人體的水份流失。
2、不宜吃得太辛辣,燒烤要少吃。
3、少喝濃茶和咖啡。
4、少吃煎炸和油膩的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