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慣了各色美味,國人的嘴也變得“刁”起來。不過,牛油果卻是個例外。不同于一般的水果,這種非主流的水果吃起來又油又沒味道,本來不被大多數人待見。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牛油果開始爬進中國人的果籃,走上了宴客的餐桌成為人們新寵。細想一下,其實多半是因為它名聲在外的“營養保健”功效。但牛油果的營養,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牛”呢?
牛油果,本因其外形像梨,表皮粗糙又有無數隆起的小包,好似鳄魚皮,稱為“鳄梨果”。又因其油脂含量高,所以也常被稱為“牛油果”、“油果”、“酪梨”等,其顔色以紫黑色和綠色較為常見。牛油果原産于南美洲,它在墨西哥、中美洲也有幾千年的種植曆史。随着西班牙移民的擴張、墨西哥菜肴的風行,牛油果逐步進入歐美人的廚房。
如今,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的早餐都是将牛油果塗抹在吐司上,搭配麥片、牛奶一起吃;在日本,牛油果也常常被覆蓋在壽司上,或者做成牛油果溫泉蛋這類改良後的日式菜肴。而我國于20世紀初引進牛油果,以墨西哥系為主,目前在海南、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多地都有栽培,其中,廣西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牛油果生産基地。
高能量的低糖水果
随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對健康的重視,雖然相比其他水果有些小貴,但近幾年來,牛油果也愈發受到我國老百姓的喜歡。說到底,國人對牛油果的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聽說其富含很高的營養價值。
1.防便秘、調脂确有其事
有研究證實,牛油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屬于載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液内運轉的一種形式,它的功能是運轉内源性膽固醇,将脂類由肝髒向外運轉,如果增高,不利于脂類分解代謝,會引起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形成血脂異常,所以我們将它稱為“壞膽固醇”。而研究發現,牛油果和橄榄油、杏仁一樣,有清除血液中壞膽固醇的作用,食用牛油果3個月後就能減少體内大約12%的低密度脂蛋白。而且,每天0.5~1個牛油果比吃低脂食物更有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此外,牛油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水果中的佼佼者,對預防便秘、調膽固醇的确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2.能保護心腦血管
牛油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等多種抗氧化物質及礦物元素,被證實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營養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将适量牛油果作為膳食的一部分,就可以防止脂蛋白氧化對動脈造成損害,對預防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可降低該病疾病的發生率。
3.減肥功效沒有科學依據
上述有提及,牛油果所含脂肪約80%為不飽和脂肪,而不飽和脂肪被認為可消除身體中的一些飽和脂肪,降低身體血脂和膽固醇,可以很好地幫助身體代謝,加快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速度,還容易産生飽腹感,從而幫助人體燃脂減肥。所以有人基于此認為,牛油果可以幫助減脂控重。但我們不能忽視牛油果本身是一種高能量食物,其油脂含量很高,無論是飽和脂肪還是不飽和脂肪,吃多了都會導緻能量過剩。所以,如果寄希望于牛油果來減肥,可能減肥不成反增肥。
4.美容功效系被誇大
由于牛油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維生素,所以有人認為牛油果具有非常好的美容護膚功效,并建議愛美的人應多食牛油果。
這種說法并不妥當,牛油果中富含的維生素在其他水果中同樣存在,并不是牛油果特有的,所以,并沒有必要誇大其美容功效。很多水果的營養成分都是相似的,适量食用水果對健康都是有益的,但都要食不過量。尤其是食用單一品種的水果過量,會導緻營養吸收不均衡。健康的飲食還是應該遵循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可以生吃和入馔
和其他水果一樣,牛油果也有多種吃法,既可以生吃,也可以入馔。
牛油果最直接簡單的吃法就是鮮吃,把帶殼的牛油果切開兩半用勺子吃,或者是将牛油果去皮去核,切成小塊,用小叉子或小勺将果肉從皮上刮下來碾碎,放入白砂糖一勺拌勻,直接用勺子舀着吃。如果不喜歡牛油果本身的味道,也可以把牛油果煎一煎再吃;或者是把牛油果切成小塊,配以豌豆粒、玉米粒等,拌上沙拉醬或番茄沙司當作色拉吃。
除此以外,牛油果還可以用來加入菜肴中豐富口感。比如炒菜的時候适量加入一些,甚至炖菜的時候也可以放一點,這樣既能讓味道更容易被接受,也可以補充到營養。
還有不少家長很關心:可不可以給孩子喂牛油果?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否也有很大幫助呢?6個月以後的嬰兒,可以把牛油果當輔食,少量地喂食;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直接吃了;也可以把牛油果加上适量牛奶或酸奶,再加上蜂蜜,放入攪拌機,攪拌成奶昔,這樣比較符合孩子的口味。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咨詢。
⊙本文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蔡 駿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