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湊夠錢讓未成年的女友到醫院做流産手術,南甯一中學生在網上發帖籌錢。另據報道,上海的少女意外懷孕救助熱線接到的求助中,初中生占10%,其中年齡最小的才12歲。
家長應坦然面對孩子性教育
很多人在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專家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很多中國家長性教育的不得法。
家長太敏感易誤導孩子
上幼兒園的女兒告訴王女士,她想學男孩子站着小便,王女士除了斥罵無言以對;當發現11歲的兒子遺精時,梁女士簡直不知道該和孩子說什麼;面對電視裡出現的男歡女愛鏡頭,家長們不是環顧左右而言他,就是立刻換台……有關性的話題,在很多家庭裡都是禁忌。
某個大城市的調查顯示:71.6%的家長從不主動給孩子講性知識;當孩子詢問時14.5%的家長會斥責,27.7%的家長會“騙騙他”,隻有18.6%的家長耐心回答。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衛生專家邸曉蘭指出,孩子關于性和性别差異的問題,不一定是受了性刺激,而隻是正常的好奇心。而家長遮遮掩掩的态度、詭異的表情、慌張的神色,反而讓孩子覺得這些是神秘的,是不好的東西,進而使孩子今後不敢再提出這樣的問題,更不能正确對待這些問題。
家長坦然孩子也輕松
那麼,該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呢?邸曉蘭建議,家長面對孩子關于成長的疑惑千萬不要太敏感,而是要坦然。
她指出,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的理解能力來進行不同的性教育,例如告訴年幼的孩子生殖器官的不同、性别差異是正常的,就像女孩子穿裙子、留長發一樣自然,以介紹五官一樣平常的态度讓孩子認識陰莖、陰道。孩子來月經或遺精了,這時家長未必要給孩子講性交是怎麼回事,但要告訴孩子這些反應都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身體發育的正常階段,這代表他們長大了,沒什麼好尴尬的。媽媽甚至可以在女兒第一次來月經時帶孩子去小小慶祝一下,告訴她們這是她們成長的一個标志,這種坦然輕松的态度反而會降低孩子的興奮度和好奇心。
讓孩子明确底線在哪裡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育比較快,這時他(她)們遇到的問題更多,性沖動就是其中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對于家長來說,回避的态度對于幫助孩子正确面對這些是沒有好處的。
專家認為,媽媽要嘗試和女兒溝通,而父親要讓兒子知道自己也曾經經曆這一切。要讓孩子知道,性沖動是他們性成熟的表現,但有了性沖動不是就要過性生活,因為這會涉及撫養下一代、家庭責任等問題。而在這個年齡段,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成長,隻有在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回報後,他們才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要讓他們知道底線在哪裡,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甚至可以告訴孩子合理的自慰不肮髒也不下流,這是健康、合法,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行為。
家長如果找不到自然交流的機會,可以通過共同讨論一個社會事件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了解孩子的想法。在讨論時家長千萬不要采取批評的态度,而是以惋惜的口氣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對,那些是錯誤的,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