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加入有“痔”之士行列
“醫生怎麼辦?我被痔瘡折磨得實在不行了!”廣東省某高校一名理工科大學生近日到南方醫院肛腸科求醫,連連向醫生訴苦:患上痔瘡已有兩三年,剛開始時大便出血疼痛,沒怎麼在意,但今年情況越來越嚴重,每次大便時痔瘡都會脫出,需要用手推回去。不僅在大便時會遭遇這樣的痛苦,有時走在路上痔瘡也可能會脫出,難堪得要命。李勝龍接診了這名患者,經詳細檢查,這名大學生屬于“三期内痔”,因病情比較危重,隻能做手術治療了。
李勝龍說,一般來說成年人患痔瘡的比例比較大,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甚至是少年也加入了有“痔”之士的行列,“大學生來我們科室看痔瘡的并非個例,近段時間我連續接診了三四名大學生患者,而我的患者中也有初中生。”
久坐熬夜打電腦易中招
李勝龍提出,痔瘡發作的年輕化趨勢和現代人飲食和作息習慣的改變息息相關。
關于痔瘡概念的學說目前有十餘種,而相對得到更多學者贊同的學說是“肛墊老化”學說。肛墊是人體直腸下段的一個組織機構,由一條肌肉牽拉着固定在直腸下段。李勝龍說,随着年齡的增長,肛墊的肌肉開始老化,越來越沒有彈性,甚至斷裂,導緻肛墊組織下移,在外來作用刺激下充血擴張,就出現了痔瘡。
如前所說,除了肛墊老化外,外來因素的刺激會導緻肛墊充血,這些因素包括:便秘、腹瀉、熬夜、久坐不動、喝酒、飲食辛辣、勞累、性生活過度等。“搞清楚痔瘡發作的原因,就不難明白現在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會得痔瘡,多數都是因久坐不動打電腦、晚睡熬夜加上壓力大所緻。”李勝龍說。
八成痔瘡無需動手術
“一個人一生中都有機會生痔瘡,但并非所有痔瘡都需要手術。”李勝龍提醒,痔瘡具有自愈性,大部分的痔瘡沒有症狀,可以不用處理。一兩次痔瘡發作,如果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慢慢就自我修複了,完全無需弄到手術那麼嚴重。“80%以上的痔瘡不需要手術,我們的意見是能不做痔瘡外科手術就盡量不做。”李勝龍說,肛墊具有感受和控制排便的作用,程度輕的痔瘡完全可以靠生活方式或藥物等方式緩解,如果硬要做手術反而破壞了肛墊的正常作用,拖累了患者以後的人生。
此外,宣稱痔瘡手術完全無痛苦的廣告絕對是虛假廣告。李勝龍稱,肛門是大便的出口,此處痛覺神經豐富,所以隻要涉及到肛門的手術,手術後必然會出現疼痛、傷口愈合慢、初期出血、墜脹不适、便意感等,用再高新的科技手段做手術都不例外。
痔瘡“熱門”人群:
司機、廚師、生意人、電腦一族
司機:司機因工作性質總是坐着,長期久坐不動容易加重肛門的淤血狀态,引發和加重痔瘡的發生。
廚師:廚師這一行的弊病是久站。從解剖學層面看,人體直腸上的靜脈及其分支沒有靜脈瓣,血液由下向上穿過直腸肌層向心髒回流時,在地心吸引力的影響下,容易産生血液淤積。而廚師工作期間經常站立,加大了痔瘡的發作可能。
生意人:飲食不規律、應酬飯局多是這個人群的特點。飯局上人們進食蛋白質、高脂肪、高膽固醇的精細食物多,但粗纖維食物則吃得少,容易便秘,從而導緻直腸肛門部位充血,久而久之肛墊組織就會松弛。
電腦一族:整天操作電腦的人多數久坐不動,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姿勢,很多人甚至通宵熬夜玩電腦打遊戲,此外電腦一族多數喜歡晚睡。
提醒:三次便血要及時求診
然而,如果發現痔瘡發作也不能坐視不管。李勝龍說,如果連續3次大便出血,且在注意飲食和作息後沒有改變,就要及時到專科醫生那裡檢查,及早進行相關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應從以下幾方面預防痔瘡的發生:
1.加強體育鍛煉,避免持續保持同樣的姿勢,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胃腸道蠕動,促進大便排洩。
2.防止便秘,保證大便通常,養成每日早晨排便的習慣。
3.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果,如韭菜、芹菜、絲瓜、白菜、菠菜等,能增加大便容積,促進腸蠕動,對習慣性便秘者更為适宜。同時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和酒類等。
4.注意休息,熬夜和勞累是誘發痔瘡的因素。
5.排便後及時清理肛門,如果有條件用溫水清洗效果最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