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聖祥作者文集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孫桂華為捉拿貪官,曾3次扮演三陪女郎與其周旋。(3月11日《新京報》)毋庸置疑,為了捉拿貪官而不惜犧牲個人形象,孫副局長的行為值得人們尊敬;但是,這種“扮三陪女反腐”的反腐敗方式,卻又讓人高興不起來。縱覽全球反腐敗實踐,“扮三陪女反腐”無疑屬于劍走偏鋒的罕見方式,而如果我們的反腐敗機制足夠完善的話,如此以犧牲反腐官員個人尊嚴為代價的劍走偏鋒,原本可以避免。在某種程度上,孫副局長“扮三陪女反腐”的恪盡職守,卻将當前的反腐瓶頸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個瓶頸就是:不能使用法律與制度的方式從根本上遏制腐敗和懲治腐敗,逼得反貪幹部往往要采用一些“非正規動作”。根據《中國經濟時報》統計,2006年一年間案發并受到查處的省部級官員共計12人;據《财經》統計,2005年中國官方正式公布的新查處及繼續處理的省部級高官共15名,其中13人牽涉腐敗犯罪;這個數字在2003年為13名,2004年為15名。省部級高官尚且如此,可見腐敗行為并沒有因為中央反腐敗力度的逐年增強而偃旗息鼓,反腐鬥争形勢依然嚴峻。最近,一項名為“誰妨礙了我們和諧?――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本中國之十大障礙問卷調查”的公衆調查結果顯示,“權力缺乏監督、腐敗猖獗”仍然位列第一。事實證明,反腐敗光有決心不行。與越來越隐蔽、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腐敗行為相比,“扮三陪女反腐”這樣的反腐敗手段,既無法複制,也不可能推廣。以前,曾經發生過“高爾夫反腐”(從打高爾夫球這種高消費中順藤摸瓜抓腐敗分子)、“媒體反腐”(通過媒體報道而查處腐敗分子),乃至“小偷反腐”(小偷到貪官家去行竊無意中使腐敗現行),這些與“扮三陪女反腐”的共同特點是,都隻能治标不能治本,都隻能打蒼蠅不能打老虎,因為普适性不強而對貪官的震懾力極小。本應作為主力陣容的制度反腐方式不上場,卻靠非制度反腐這個花哨而雜亂的替補陣容打主力,這肯定不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其實,關于“制度反腐”,大家已經提了很多,比如提高反腐機構獨立性,讓反腐機構脫離地方政府,經費由中央統一撥付;比如實行官員财産申報制;比如增強行政透明性,為權力劃定邊界,增強民衆對官員表現的評價權等。我們隻是期待,政府能夠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借鑒國際反腐先進經驗,突破反腐敗瓶頸,從而把反腐敗工作從單純治标帶入更加治本的新境界。相關文章:腐敗最怕的“陽光法案”為何難出台刹辦公樓腐敗風還須制度發力藥監審批隻能靠制度屏蔽腐敗讓離任審計成為遏制高校腐敗的利器高校腐敗,是為“士之無能”治“節日腐敗”不能放過“公款送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