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重點民生工程?據蚌埠日報報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對于一座城市而言,隻有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發展才有強大而厚實的根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蚌埠重點民生工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據蚌埠日報報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對于一座城市而言,隻有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發展才有強大而厚實的根基。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擴大配置範圍,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公共服務一體化打造長三角民生“幸福圈”,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成為蚌埠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議程。
全力服務一體化、推動一體化、融入一體化,最大限度把戰略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醫療資源、醫保互通、公共衛生等與廣大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事項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摁下了“快進鍵”。蚌埠緊緊扣住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讓健康一體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百姓。
打破壁壘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暢通流動
看病難,是醫療衛生領域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而享受同質化的優質醫療資源則成為長三角地區群衆最盼望的事情。
市民高女士的孩子在體檢時發現“心髒雜音”,為了給孩子找到一名好醫生,全家到處打聽,四處奔波,疲憊不堪。沒想到市一院竟然把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小兒心血管領域的知名專家請到了蚌埠,這讓全家人欣喜不已。“聽說教授會定期來蚌埠坐診,隻要及時預約登記就能看上病。咱們在家門口看名醫的願望總算實現了!”高女士直呼現在看病越來越方便。
滬蘇浙皖地理相鄰、人文相親、往來頻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把彼此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事實上,在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醫療資源對接方面,蚌埠與長三角主要城市的合作交流由來已久——
早在多年前,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先後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醫學美容、兒科亞專科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在推進人才培養、技術培訓和科研學術管理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3年12月,蚌埠市人民政府與上海長征醫院簽署共建合作協議,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上聯上海長征醫院,在心血管内科、骨科、普外科等多個學科開展合作共建,疑難重症診療能力穩步提升;
2019年以來,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繼續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先後與上海同濟醫院、上海長征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的13個學科簽署專業合作協議,與南京兒童醫院簽訂專科聯盟,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範圍;
蚌埠市婦幼保健院加入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集團,與上海交大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建立聽力健康聯盟單位,與安醫第一附屬醫院建立生殖醫學專科醫聯體;
蚌埠市中醫醫院與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建立脈管病專科聯盟;
……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為讓群衆享受到更便捷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蚌埠與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的醫療資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在一起。
疫情期間,作為省級重症救治定點醫院,蚌醫一附院與安徽奧弗醫療公司合作研發的“醫用防飛濺隔離罩”成功在臨床應用,完成了疫情救治防控任務,攜手推進了疫情防控一體化。深化資源共享,合力防控疫情,雙方的成果正是蚌埠加入合肥都市圈以後,與圈内兄弟城市交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開展與長三角地區醫療資源對接交流合作,推進區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蚌埠一直在探索,尤其是在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輸入及高層次人才柔性流動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去年9月17日,長三角(上海)醫學專家支持“健康安徽”建設對接會在上海召開。會上,上海與安徽醫療機構共同簽署了22項合作協議。以往,與上海多家醫院已有不少臨床和學術互動的蚌埠醫療機構,此番“牽手”更是一拍即合。
“與長三角其他地市相比,蚌埠市醫療衛生健康資源短闆仍然突出,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專科和高層次人才。”蚌埠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随着“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加速推進,長三角地區高端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增加了蚌埠市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進長三角專科醫聯體、專科聯盟建設,有效填補全市“專科空白”;專家來蚌開展講學、手術、坐診等活動,開展疑難病例和地方病的聯合攻關,促進兩地醫療、教育、科研深度合作,聯盟式、兼職式、候鳥式等形式高層次人才流動模式在多領域開花結果。
政策協同 實現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
夜幕降臨,濱湖花園小區的休閑廣場上,剛從上海回蚌的楊女士正和老鄰居聊着家常。由于女兒在上海工作,楊女士不得不和老伴經常兩邊跑,而看病買藥則成了老兩口的煩心事。
“小外孫出生後,我和親家約定每家輪流帶兩三個月。每次去之前,我和老伴都要買夠足量的藥,要不然就隻能墊錢等報銷。”按照過去的經驗,楊女士在異地就醫結算時需提前墊付,老兩口為了報銷可沒少跑腿。“出院記錄、費用明細、結算發票等材料要準備齊全,還得到當地的社保部門審核。”楊女士說,過去一般都得跑兩趟,一趟交材料,一趟等待審核通知去取錢,這樣一來,報銷的錢拿到手上至少也得等個把月。
自從上海與蚌埠市開通普通門診雙向聯網結算功能後,她的煩心事總算解決了,“過去金額小的都懶得再報銷了,現在提前備案後,直接刷卡就能報銷,真的太方便了。”
醫療聯盟、遠程診療,讓百姓就醫不跨省;醫保互通、信息共享,讓看病報銷更便利。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為解決群衆異地就醫政策不一、報銷不便等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從2017年起,全市積極探索民生領域醫保異地住院聯網結算,在逐步擴大異地定點醫院覆蓋面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推進了長三角地區門診聯網結算。目前,我市接入異地聯網直接結算平台定點醫療機構42家,其中市本級19家,三縣23家,實現三縣四區及不同級别定點醫療機構全聯網覆蓋。
信息化、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加速了信息互通的一體化進程。據悉,去年,在完成與上海市異地門診聯網結算階段性目标任務基礎上,全市統一标準,基于同一接口規範,做好系統改造,已具備和浙江省、江蘇省異地門診互聯互通的基礎,等待省醫保局統一安排部署後,再實現與浙江省、江蘇省異地門診的雙向直接結算。今年前七個月,全市異地門診聯網直接結算2510人次,醫藥費總額567748.97元,醫保基金支付220689.13元,作為參保地結算2347人次,醫保基金支付163845.7元。
補齊短闆 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蚌埠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方面軍,健康領域如果不想“拖後腿”,必須拓寬接軌區域,補齊短闆。
公共衛生應急防控能力是整個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應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礎的短闆仍較為凸顯。今年市政協專題調研組在《關于加強我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礎建設的調研報告》中指出,雖然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足、人才隊伍建設不強、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等問題。
“缺乏專業人才,儲備物資不足,設備落後,應對疾病控制和突發公衛事件就捉襟見肘。” 市政協委員姚光輝認為,結合這次新冠肺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我市可以充分利用長三角地區合作機制,加強疾控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完善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公共衛生應急防控一體化。
“加強和培養公共衛生應急人才隊伍建設,是多方位提升公共衛生機構核心能力的基礎。”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建議,從分類引進、加強培養、重點使用等方面對“人才強醫”再部署再安排,并在科研經費、安家補貼、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對高層次人才給予政策性傾斜,吸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醫療人才入蚌。
為加強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建設,市政協專題調研組在《關于加強我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礎建設的調研報告》建議,以開展區域醫療深度合作為切入口,加強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人才培養、項目抓手、産業協同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在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資源、公衛突發事件應急保障一體化等方面,更好地實現政策銜接、信息資源共享、優質醫療供給、快速聯動響應與高效協作,讓更多人民群衆受益。
(記者 張婷婷 實習生 李慕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