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突然得知确診為艾滋病,企圖以否認的心理方式來達到心理平衡,懷疑醫生診斷錯誤或檢查錯誤。并會去不同醫院就診,希望誤診被證實。
一、懷疑否認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診為艾滋病,企圖以否認的心理方式來達到心理平衡,懷疑醫生診斷錯誤或檢查錯誤。并會去不同醫院就診,希望誤診被證實。
二、憤怒發洩期
度過了否認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會出現強烈的憤怒和悲痛,一旦證實了艾滋病的診斷,患者會立即感到對世間的一切都有無限的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遺棄、被命運捉弄的感覺,表現悲憤、煩躁、拒絕治療,并把這種憤怒向周圍的人發洩。如常借故各種理由表現出憤怒和嫉妒,常常與親人、醫護人員發生吵鬧,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順眼,怕被周圍人遺棄。表現這些心理的行為如,百般抱怨,無理取鬧,這種情緒持續不定,會消耗患者戰勝疾病與正常生活的精力。
三、合作協議期
患者由憤怒期轉入協議期,心理狀态顯得平靜、安詳、友善、沉默不語。這時又能順從地接受治療并希望醫務人員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療和護理,希望能延緩死亡的時間。
四、悲傷憂郁期
當患者在治療或休養過程中,想到自已還未完成的工作和事業,想到親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顧及時,便會從内心深處産生難以言狀的痛楚和悲傷。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則進一步轉化為絕望,從而産生輕生的念頭,一旦産生了這種心理之後,就可能采取各種手段過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五、接受升華期
也有許多艾滋病患者雖有多種心理矛盾,但最終能認識到現實是無法改變的,懼怕死亡是無用的,而能以平靜的心情面對現實,生活得更充實更有價值,在短暫有限的時間裡,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把消極的心理轉為積極的效應,以使心理通過代償來達到平衡。此期患者對自身疾病關注不會太多,而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有限的人生價值。
六、心理護理
艾滋病是一個難治性疾病,除對症治療護理外,患者在病程中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大部分患者面對死亡、社會孤立、人們的歧視做出的反應包括否認、憤怒、抑郁及自殺傾向等。不同患者不同發病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在提供患者适當的心身護理前,應調适自己的心态,正确認識艾滋病,不以倫理偏見歧視患者,将其視為一般患者予以尊重。當患者出現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進食等多種症狀時,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狀況外,更應注意對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曆盡磨難終于占勝病魔的實例,鼓勵激發患者的求生欲望。治療過程中及時地向患者宣傳進行這種治療的必要性,樹立其戰勝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