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療法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療法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4-09 12:40:53

  肝膽疾病與營養防治

  常見的肝膽疾病主要有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等。營養是維持肝髒正常結構與功能的物質基礎,肝髒作為參與物質代謝最活躍的器官,對營養的要求也最高。結構完善、功能精細的肝髒還是充分發揮營養效能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肝膽疾病的防治措施中,合理營養具有特殊意義。

  肝硬化

  肝硬化是緻病因素長期反複損害肝髒導緻肝髒細胞變性、壞死,失去再生能力,進而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到了晚期便形成肝硬化。

  為了促進肝組織功能的恢複,改善肝硬化的症狀,阻止和延緩病情發展,應通過合理的飲食加強營養,進行飲食調理。由于肝硬化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營養障礙,故适當補充營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機體恢複健康是很重要的。

  營養成因

  動物實驗證明,食物中長期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膽堿等易誘發肝硬化。缺乏這些物質,脂肪可在肝細胞内存積,體積增大,使肝窦内血流受阻,肝細胞因營養不足而壞死,如果脂肪變性壞死範圍增生,肝小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則形成肝硬化。

  飲食營養調理

  1、蛋白質的攝入量。一般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量不低于 l 克,若肝硬化病人血漿蛋白低,有腹水和水腫時,每日應供給蛋白質 100~120 克;有肝功衰竭、肝昏迷傾向、血氨偏高時,蛋白質供給量應減少,給予低蛋白或無蛋白飲食。

  2、适當增加高糖飲食。由于肝硬化病人調節血糖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現空腹低血糖,所以,除正常二餐外,中間應添加兩餐點心,且應是細軟易消化、少纖維、産氣少的食物。

  3、适量攝入脂肪。每人海日攝入脂肪 40~50 克比較合适,除因膽汁因素應采用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外,都不宜攝入脂肪讨多或過少。

  4、要限制食鹽量。有輕度腹水者應采用低鹽飲食,每日供給量不超過 3 克;嚴重水腫時,應采用無鹽飲食。

  5、飲良的烹調應盡可能多樣化,做到量少而富于營養、品種多而易于消化。

  6、肝硬化患要注意食物禁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絕對禁止飲酒,以及飲用含酒精的飲料。

  ◎忌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及調味品,避免油炸食品。中心保健食品維

  ◎少吃或不吃含大量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筍幹等。

  營養食譜

  麥冬蛋丁

  [ 用料 ] 枸杞子 30 克,麥冬 10 克,雞蛋 4 個,豬前腿肉 30 克,黃酒、澱粉、鹽、糖少許。

  [ 制作 ] ①麥冬洗淨入沸水中煮熟撈出備用,枸杞子洗淨備用。②雞蛋打入碗内攪勻,隔水蒸熟,待冷後切成丁。③豬肉洗淨,切成肉丁,加黃酒及澱粉拌勻。④将肉丁入油鍋拌炒至熟,倒入枸杞子、蛋丁、麥冬一同翻炒,調味可食。每日 1 劑。

  [ 功效 ] 滋陰養血、益腎保肝,适用于慢性肝炎。

  泥鳅豆腐

  [ 用料 ] 泥鳅 400 克,豆腐 200 克。

  [ 制作 ] 将泥鳅去鰓及内髒,洗淨後加食鹽少許;腹水明顯者不加鹽,加水适量,清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200克,再炖至魚熟爛即可,吃魚和豆腐,喝湯。 營養知識大衆營

  [ 功效 ] 有補中益氣、清利濕熱的功效,适用于伴有黃疸和腹水的肝硬化患者。

  營養産品調理建議:

  ■3 倍用量:奶薊蒲公英片,螺旋藻片,b族維生素,卵磷脂

  ■2 倍用量:維生素c,深海魚油,蜂膠

  ■1 倍用量:β-胡蘿蔔素

  奶薊蒲公英片 : 調節膽汁的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對肝髒有強化及修護作用可促進肝髒細胞修複,助長細胞新生。有明顯的保護和穩定肝細胞的作用。

  螺旋藻片 :屬于高營養的堿性食品,為肝患者提供高植物蛋白質和高維生素、礦物質等充足營養。 心蜂産品營養論

  維生素b族 :為肝髒提供足夠的b族維生素,有利于消除炎症,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脂肪代謝,保護肝髒。

  卵磷脂 :具有親水親油性質,可以乳化脂肪,促進脂肪代謝,防止脂肪在肝髒聚集,有助有肝功能的恢複。

  β-胡蘿蔔素 :轉化為維生素 a,保護肝細胞。

  蜂膠 :含有豐富而獨特的黃酮類、萜烯類物質 ,溫和有效,不會引起消化道的寄生菌的失調,對多種細菌、真菌、病毒等有顯著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還有安然、消炎、止痛、止癢、麻醉、抗輻射等作用。 運動營養菜譜·

  維生素c :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肝髒細胞的抗病毒的能力

  深海魚油 :促進血液的循環,改善血液的質量;調節血脂,抗血小闆凝集,減低血液的濃度,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 ldl,升高hdl。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