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出現的心理、生理等不适症狀向專家咨詢。記者在對100名白領調查中發現,在職場壓力下,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樣,正不斷侵蝕着他們的身心。
白領們身心變得相當脆弱,生病、難溝通、憂愁、暴躁等現象從他們身上不斷凸顯。
案例一機械工作有美女主管被迫單身
王小姐今年32歲,任成都某知名企業人事部主管,工作條件和待遇都相當優厚。昨日上午,記者和她相約在城西某茶樓見面時,卻見她臉色蒼白,雙眼布滿血絲,眼神流露出疲乏與無奈。
王小姐說,她所在的公司競争非常激烈,由于老擔心會被淘汰,她一直謹慎地工作,稱自己“已變成機械一樣,沒有一絲情感了”,這也是她至今單身的原因。近來,她一停下工作就頭疼、失眠等,且食量越來越少,整日煩躁不安,曾多次産生自殺念頭。
藥方:心理咨詢師給她講了則故事:有隻蟲子很喜歡撿東西,遇到中意的東西便撿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終于被身上的重物壓死了。人在社會中極像這種小蟲子,隻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人若貪求過多,又不能學會取舍,其繃緊那根弦終會斷裂。陳虹建議她要适度轉移和釋放壓力,壓力太重時,就做些輕松愉快的事,等心态調整平和後,再繼續工作。
案例二抑郁難忍大學講師3次自殺
曾深受抑郁症折磨的王先生來電稱,他曾是成都某大學講師,幾年前變得性格内向,時常抑郁寡歡,後來竟發展到不願與人交流,每晚很難入睡。後來去治療後,由于醫生最初以精神分裂症對他進行治療,讓他産生了嚴重的藥物依賴,他曾3次自殺未遂。最後在心理咨詢師正确疏導下,才逐漸好轉。而讓王先生痛心的是,他的老同學張先生患抑郁症後,因錯過治療最佳時機而跳樓自殺了。
藥方:心境低落、興趣下降、強烈的疲乏感,渾身無力、不願說話等現象,都是抑郁症早期症狀,家屬一旦發現,應及時勸導治療,切莫錯過治療時機。
案例三銷售經理事業高峰無奈辭職
李先生今年50歲,某汽車公司成都銷售部經理。他在電話裡稱,兩年前,他開始出現頭昏、頭痛等症狀,随後全身發麻,整天惶恐不安,現在膽小得連門都不敢出,還曾多次産生跳樓的念頭。為此,他曾兩次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診,但病情仍得不到根治,他不得不提早辭職。
藥方:李先生的病患可能是先天遺傳受後天事激發引起,但也極有可能是在童年或幼年時期,有過創傷性的經曆,當時因挫傷不明顯沒得到及時疏導,積慮一直滞留心中。成人後,在面臨外界較大刺激後,便逐漸表現出來。建議李先生委托專業咨詢師為他疏導,還可到專業精神醫院就診。
調查百名白領七成仍“不識”抑郁
記者在對100名白領随機采訪中發現,普遍感覺壓力的年齡段為27歲-45歲,壓力最大的年齡段在32歲-43歲之間,雖然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但男性應對壓力的能力普遍不如女性。而引發抑郁的“導火線”主要有親人亡故、夫妻反目乃至離婚、人際關系惡劣、事業受挫等。但在這100人中,有 70%卻認為抑郁不是病,隻需自身調節就行。
抑郁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患,由于心理健康知識不普及,緻使很多人對抑郁症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見甚至歧視現象較嚴重,導緻患者因怕“精神病”受歧視,結果延誤治療。他呼籲大家應關心抑郁症患者,讓他們近早擺脫抑郁的陰影,恢複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