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藥叫六味地黃丸,我想不少人吃過。這個藥是幹什麼用的呢?從普遍意義上來說,這個藥是典型的補腎的藥,是補腎陰的。六味地黃丸是什麼藥呢?是六味陰藥,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是三補三瀉法,所以是六味。那麼,我們平時是不是吃錯了呢?一起來詳細的看看六味地黃丸的作用吧!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陰虛的藥,八味腎氣丸是陰陽雙補的藥
元精就叫腎陰,元氣就叫腎陽。病人去看中醫,中醫是不是經常會說腎虛問題?中醫就說腎虛,那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呢?該怎麼補呢?
在山西有一個老中醫,非常有名,但也不被主流認可,叫李可,特别的了不起,他經常救那些被醫學判了死刑的人,死人拉去就能把他救活。他通常會用到附子,有時會用到一二百克,所以“死人”他都能給救活了。
六味地黃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補腎陰的。腎虛到底是哪兒虛?李可有一句話,他說天底下沒有真的陰虛。為什麼呢?因為,身體裡的水要流動起來靠的是陽氣,就像我們平常早上起來看水,上面一定有一層霧,那就是氣,是氣帶給它流動的。而水有一個問題,會凝聚,凝聚就是陽氣不足,帶動不起來。所以,人體其實沒有真正的陰虛。隻要有人說腎陰虛,就一定是腎陽虛。沒事坐着都嘩嘩地流汗,本來就是腎陽虛,就是陽氣的固攝能力不行了,還使勁補陰,就會越吃越虛。為什麼越吃越虛?因為本來是腎陽氣不足了,而這六味藥,都是補腎陰的藥,陰越重,陽氣越來越虛,身子就越來越糟糕。
實際上,真想補腎的話,如果說是腎虛的話,一定要先明陰陽,這才是治病的大法。還有一個藥也非常有名,配伍非常精到,是漢代張仲景的方子,叫八味腎氣丸,市面上叫做金匮腎氣丸,它是陰陽雙補的,這個藥是從《傷寒論》裡來的,八味腎氣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之外加了兩個陽藥,一味是桂枝,一味是附子。六味是補陰的,桂枝、附子是補陽的。
六味地黃丸原本是小孩的藥
六味地黃丸是宋代的兒科醫生錢乙從張仲景的金匮腎氣丸化裁來的。現在誰敢把六味地黃丸給小孩吃嗎?沒有吧。這六味地黃丸原本就是小孩的藥。為什麼小孩吃六味地黃丸呢?小孩有一個特點,小孩特容易勃起,因為他們元氣特别足,小孩勃起才叫真勃起。像大人那種勃起呢,都是淫念造成的勃起。所以,當小男孩元氣真陽太足以後,勃起再也不倒下的情況下,怎麼辦?中國古代書上說,陽強不倒,六味地黃丸主之。過去有錢人家門口有兩個大缸,男人吃八味腎氣丸,陰陽俱補;女人一般服烏雞白鳳丸。現在為什麼八味腎氣丸這麼好的藥不宣傳,隻給六味地黃丸宣傳?那是因為三四百年以來中國的醫學界認為天底下的人都虛,從朱丹溪那時候開始就盛行滋陰派。
一個醫生開什麼藥,他一定有一個固定的服務的群體。朱丹溪本身,并不是名門貴族,朱丹溪也是“高考”考不上的主,後來他學的是理學,學了宋明理學以後,他老結交當官的人。這些當官的人愛酒色财氣,朱丹溪特别喜歡用滋陰的方法,給他們補。他認為這些官員是三妻四妾,所以呢,需要補呢。這樣就形成了一派,天天補,也就沿用到現在,才形成一腎虛就用六味地黃丸的習慣。
你還用補嗎?你缺啥呀你,你全身是被憋的
我前面說了一句很核心的話,現在生活的所有問題都跟營養過剩以及不運動有關,可現在中醫用藥還是大補特補。我們現在這些人還用補嗎?缺啥呀,全身是被憋的病,盡是因為營養太好,被堵着的病,我們就需要通。
中國古代名醫不願進京城。為什麼?因為京城全都是伺候官的。禦醫系統,可以說是中國醫療系統裡面最微妙的系統。首先禦醫先要保護自己,禦醫給皇帝老子看病,絕對不可以開大方,全都是小藥,就一點點,反正就是給你補,你總對我沒意見吧。
慈禧都能看出禦醫的鬼點子。慈禧曾經有一次,讓禦醫去給光緒看病。禦醫不明白啊,慈禧多麼狠,殺了多少人了,她這是讓光緒皇帝去死啊,還是讓光緒活啊?當時,光緒可能得的疹子,或者有的人說是梅毒。大夫清楚這些,他沒辦法,隻好開了一個藥:十全大補湯。把十全大補湯送到那兒以後,慈禧當時也不想讓光緒死,她一看,這等昏聩之人怎麼還留在這兒啊,整個人都糊塗得不能開方治病了。可這個醫生狡猾,他要活命,他就假裝開個藥方,他甯願讓慈禧革了他的職,讓他回家。
開藥在國内長期形成了一套系統,甯願惡補,也不敢破一點點。所以現在中醫的系統不敢用這桂枝和附子,這兩個藥有破的功效。桂枝通心陽,附子破腎寒。所以現在社會,對醫生來說,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用六味地黃丸,而不敢用八味腎氣丸。
至于身體出現毛病,我們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對症下藥,不能盲目取藥或者亂投醫,有專家講到,補腎,首先腎一定要先破腎寒,這個一定要記住。希望今天的知識對大家有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