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怎樣活過一百歲 培養幸福感讓你長壽快樂

怎樣活過一百歲 培養幸福感讓你長壽快樂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1 09:14:28

  目錄:

  第一章:怎樣活過一百歲

  第二章:腹部衰老從肚臍開始

  第三章:長壽的遺傳不一定靠基因

  第四章:幸福感或可助你長壽

  第五章:多吃蝦 也能成就不老神話

  随着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對養生越來越注重。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了。但是長壽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些長壽因子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才能長壽。

  怎樣活過一百歲

  英國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年齡高達405歲的蛤。因為它出生在中國的明朝,所以将其命名為“明”。它有幸成為地球目前已知的壽命最長的生物。想想自己隻有幾十年的生命,很多人不禁發問,人類的壽命是否能夠更長些?

  人類的長壽夢想幾乎與人類的文明史同步。但不幸的是,千百年來探求長生秘訣的人士,不是誤入歧途,害人害己,就是遭遇坑蒙拐騙,弄虛作假,或是陷入僞科學的陷阱,不能自拔。

  如今,以生命科學的發展作支撐,醫學界通過研究,将為人類實現長壽夢想提供可能的選項—

  據專家推斷,公元前275年時,人類的平均壽命為26歲;到了1900年,因為營養、衛生條件的改善及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的平均壽命上升為49歲。近50年來物質文明的空前繁榮,使人類從飲食到健康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和高度,平均壽命又增長了近20歲。于是,有人斷言,按此速度增長,150年後人類可以輕松活到120歲。

  據統計,近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百歲壽星出現激增。以美國為例,60年前,美國百歲以上的人隻有2300位,現在美國百歲以上的人已接近10萬。世界衛生組織估計,50年後,全世界百歲以上的人口将從目前的30多萬猛增至3200萬。

  決定長壽的因素

  現實中,讓不少人深感困擾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喝酒抽煙,一輩子不注重均衡飲食和養生保健,卻仍然可以長壽;而有的人生活規律、無不良嗜好,做任何事都首先想到是否有利于健康,豈料剛拿到退休證便撒手人寰。每遇類似事例, “胡吃悶睡”者總會大發感慨,對講究養生保健人士極盡諷刺和嘲笑。

  那到底是什麼在決定着我們的健康與長壽呢?是先天的基因,還是後天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答案很簡單,二者缺一不可,我們的壽命就是被這内外兩大因素牢牢控制着。美國着名的人口學家傑伊·奧利昂斯基和他的研究小組,用11年時間,對410名百歲老人進行尋訪調查後發現,他們父母的平均壽命比當時一般人要高9~10歲。科學家得出結論,遺傳基因對人類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百歲老人的基因都是完美組合,除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的基因外,有害基因的數量相對較少,故而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罹患各種老年病的風險。

  另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人群是在日本沖繩。這裡是世界百歲老人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檢測發現,90%以上沖繩人的基因良好,包括染色體端粒長度、DNA耐損傷度和甲基化等指标均排在已知人群的前列。從生活習慣看,沖繩人喜歡運動,70歲還堅持工作的人占該年齡段人口的84%。海産品、粗糧和水果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很少,而且絕不暴飲暴食。此外,沖繩乃至日本人健康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以積極樂觀、認真進取的心态憧憬生活。在健康學家看來,沖繩人長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正是完美基因和良好生活習慣兼具的代表。

  不求年輕,隻為健康

  長壽前提是健康和高質量的生活,疾病纏身、舉步維艱,或是渾身插滿管子度日如年,都與長壽的内涵相去甚遠。失去活力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你也許想象不到,絕大多數百歲老人的生活,是既有條理又講究質量的,不僅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高過小他們二三十歲的隔輩人,連生命體征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頑強與堅韌。

  傑伊·奧利昂斯基早就發現了這個奇怪的現象,他說,過去沒有人會質疑,慢性病、行動不便、癡呆症的概率會随着時間的腳步無情地增長,但是,根據調查研究證明,與80歲的人相比,那些90歲以上的壽星們的身體更加健康,行動也更利索。

  美國波士頓托馬斯·貝勒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現象。臨床發現,老年癡呆在85歲以上的老人中的發病率為40%,在90歲以上的老人中發病率是50%,但在百歲以上老人中的發病率卻隻有25%。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老年人活得歲數越大,對抵禦老年病似乎越有準備,開始是心理的準備,逐漸反映到機體上。不是對老之将至的恐懼,而是從容積極的應對。從曆史的角度看,那些活過90歲以上高齡的老者,一定是長期以來擁有健康體魄的人。這些具有強悍生命力的個體,具有延緩時間腳步的神力。他們不僅活得長久,也活得更加健康。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們也不會遭受疾病的困擾,而是清爽地享受“無疾而終”。

  需要說明的是,抗衰老不等于變年輕。科學不可能,也不應該幫助老年人重新年輕起來。因為返老還童是錯誤而又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科學和科學家要做的是延長人類進入老年之後的壽命,并且要保證他們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惟其如此,才能讓他們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該知道的和能做到的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20年,在日新月異的生命科學大背景下,抗衰老醫學得到迅猛發展,在延緩老年病的出現和減輕老年病症狀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基因層面對長壽、抗衰老的研究同樣獲得了可喜的進展。過去虛無飄渺,渴望不可及的字眼,現在變得越發清晰明朗了。

  根據美國醫學會對全球1850位90歲以上老人的問卷調查,其中93%的人具備以下五個特征:血壓低于120/80mmHg;血總膽固醇低于5.20mmol/L;沒有糖尿病;不吸煙;沒有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

  基因科學已經揭示了衰老的原因,其罪魁禍首就是自由基,它可導緻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會破壞酶和DNA,使細胞逐漸萎縮死亡。

  既然基因是決定人類壽命的重要因素,研究自然就從基因開始。通過對人類基因圖譜的反複觀查比對,科學家發現人體的4号染色體上存在長壽基因,而載脂蛋白E2型也有延長壽命的作用。同時,科學家已經追蹤到自由基的老巢——藏在血液中的(NADpH)氧化酶,假如能夠抑制這種酶的表達,便可以阻止自由基的産生。小白鼠實驗證明,上述兩種方法雙管齊下,可以使它們的壽命延長35%。

  最前衛的當屬細胞更新療法,它的做法是為衰老的生命注入母體胚胎或成體細胞,以替換衰老的細胞,使生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動物實驗已證明了它的有效性,但距離造福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節制飲食也非常重要,中國有句諺語叫: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現在不僅是病從口入,禍也是從口入的,原因是我們吃得太多了。

  病理學研究表明: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系統長期負荷過度,導緻内髒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還會引起體内脂肪沉積,引發一系列“富貴病”和“文明病”,全球泛濫的肥胖症便是典型代表。科學家發現,長期飽食會導緻大腦早衰。因為飽食後,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使腦細胞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引起冠心病病人心絞痛發作,誘發膽石症、膽囊炎、糖尿病等。

  這裡說的少吃不是忍饑挨餓,隻是避免吃得過飽,七分飽足矣。但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取,特别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粗纖維的攝入,必須保質保量。另外,要遠離污染和有害物質。

  可以負責任地講,認真對照上述養生細節努力去做,延長10年壽命是不成問題的。幾十年後,人們的預期壽命達到90歲是意料之中的,那樣一來,活過百歲就不顯得稀奇了。

  腹部衰老從肚臍開始

  日本京都市的Wacoal人類科學研究所,發布了一項關于腹部衰老變化法則的研究成果,表明腹部老化的順序是“從肚臍周圍——下腹部——胃部”。Wacoal研究所在從1964年以來的45年間,已經累計為4萬多名女性進行了身體測量。這次的研究采用了其中大約1800名50後女性的計量數據。

  根據調查,女性過了30歲,就開始慢慢地發福,腰腹部變化尤為明顯。腹部的變化會經曆“肚臍周圍——下腹部——胃部附近”這三大階段。但其中有的人即使到了50歲也沒明顯變化,而有的人才20來歲,胃部附近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研究者認為,要想在年輕時保持體型,就要“通過堅持日常運動,特别是步行,來收緊肌肉,減少脂肪”。另外,有大約100人的體型變化較小,她們大多比較注重日常的飲食、運動以及内衣的選擇。

  長壽的遺傳不一定靠基因

  長壽可以遺傳,但與通常認為長壽遺傳就是傳下一些“長壽基因”不同,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基因不變的情況下,父輩生物還能借助外因把“長壽秘訣”傳給後代。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登載的一份研究報告說,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用壽命隻有兩三個星期的線蟲進行了實驗。以前曾有研究發現,改變線蟲的一些基因會延長其壽命。而本次研究顯示,隻需改變基因發揮作用的環境,即通過增加或減少某些與基因接觸的物質,來“打開”或“關閉”相應基因的功能,就可使線蟲的壽命增加30%。更重要的是這種長壽現象被線蟲遺傳給了下一代,從基因環境被改變的線蟲算起,其随後的3代子孫都出現類似的長壽現象。

  這是令人困惑的現象,因為如果基因本身發生有利于長壽的變化并将“長壽基因”傳給下一代還容易理解,但這些線蟲的基因并沒有變,隻是第一代線蟲體内基因發揮作用的環境有所變化。研究人員說,父輩線蟲如何“通知”下一代在體内形成這種有利于長壽的環境,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此次研究還顯示,這種并非建立在基因上的遺傳不能長久延續,第四代線蟲就不再具有相應的長壽特征。這也印證了這種長壽遺傳現象并非由基因引起。

  據介紹,這種不由基因而由環境引起的遺傳變化稱作“表觀遺傳學”,以前曾發現某些花的顔色特征可以表觀遺傳,但具體機理不清楚。參加本次研究的安·布賴特說,這是首次發現長壽這種複雜現象也可以表觀遺傳。

  研究人員接下來計劃用老鼠和魚等遺傳特性與人接近的脊椎動物進行實驗,以探索這種不靠基因也能遺傳長壽的現象是否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并為人類長壽研究積累科研資料。

  幸福感或可助你長壽

  幸福的人不僅是在享受生活,并且還可能活得更長久。一項研究發現,更好的心情可以讓老人5年内的死亡率下降35%。

  調查一個人幸福與否的傳統方式是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英國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和流行病學家Andrew Steptoe表示,科學家已經意識到這些調查結果是靠不住的。他說,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對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了評估,或是否還記得這些感受”。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更容易着眼于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并将他們的經曆與其他人的生活進行比較。

  而一項名為“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的計劃試圖作得更專業些。從2002年開始,該計劃跟蹤了超過11000位年紀超過50歲的受試者。2004年,大約其中的4700人在一天裡被采集了4次唾液樣本,與此同時,他們還被要求評估是否幸福、興奮、滿足、憂慮、焦急以及恐懼。這些唾液樣本依然有待對應激激素進行分析,但是Steptoe和他在UCL的同事Jane Wardle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了他們有關情緒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結果。

  在924位報告說最不幸福的受試者中,有7.3%,即67人在5年内死亡。而在那些最幸福的人當中,這一比例降低了一半,僅為3.6%,即在1399人中有50人死亡。當然這些很快死去的人可能是因為一些緻死的疾病,或是因為其他一些因素而影響死亡率和情緒。研究人員對一些與年齡、性别或人口有關的因素進行了調整,例如财富和教育、情緒壓抑的迹象、健康(包括是否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疾病),以及一些影響健康的行為,例如吸煙和身體鍛煉。結果顯示,即便進行了這些調整,那些最不幸福的人在未來5年内死亡的危險性依然比最幸福的人高35%。

  Steptoe說,這項研究表明,好的情緒與長壽有關,但這并不能證明幸福感能夠讓人活得更長。此外,Steptoe表示,“如果你并不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人,顯而易見,我們所做的就是不要讓你感到内疚”。他說:“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人們的生活環境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Steptoe認為,這意味着确保老人具有充足的金錢,健康保險和社會支撐是至關重要的。

  多吃蝦 也能成就不老神話

  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長生不老,但人們卻仍然希望可以延緩衰老的速度,推遲皮膚的老化、皺紋。現實生活中,很多食物如天然的維生素E、葡萄籽、β - 胡蘿蔔素等,都是很好的抗氧化成分,每天足量攝取對延緩衰老有益。但在對抗衰老,對抗自由基的大戰中,真正強效的要屬蝦青素。

  蝦青素抗氧化能力更強

  蝦青素是一種紅色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天然維生素E的1000倍,天然 β - 胡蘿蔔素的10倍,葡萄籽的17倍,黃體素的200倍。此外,蝦青素還有以下保健作用:

  增強免疫力:蝦青素有很強的誘導細胞分裂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

  保護眼和中樞神經系統:蝦青素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和細胞膜,能有效地防止視網膜的氧化和感光細胞的損傷,以及對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尤其是針對老年性視網膜黃斑變性的效果要比葉黃素更加顯着。

  防紫外線輻射:紫外線輻射是導緻表皮光老化和皮膚癌的重要原因,而蝦青素的強抗氧化性可能使它成為潛在的光保護劑,有效清除引起皮膚老化的自由基,阻止皮膚光老化。

  預防心血管疾病:蝦青素在體内具有顯着升高好膽固醇和降低壞膽固醇的功效,可用來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和缺血性腦損傷。

  緩解運動疲勞:當機體運動時肌肉會釋放自由基,這些自由基若不被抗氧化劑及時處理,就會産生氧化壓力,緻使肌肉酸痛或肌肉組織的損傷。而蝦青素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受力,迅速緩解運動疲勞,減輕劇烈運動後産生的遲發性肌肉疼痛。

  抑制腫瘤:蝦青素具有顯着的抗癌特性。蝦青素還能誘導肝髒中的轉移酶,顯着抑制膀胱癌、口腔癌和結腸癌、胃癌,其作用效果要比β-胡蘿蔔素更為明顯。

  天然蝦青素效果更好

  現在有很多蝦青素制成的保健品,但其效果不如天然蝦、三文魚等食物中的蝦青素。因為人工合成蝦青素的穩定性和氧化活性要比天然蝦青素低很多。除了适當多吃蝦,還要多吃蔬菜水果,食物盡量多樣化,也會攝取更多的抗氧化成分。

  結語:想要長壽的話可不是吃點對身體有好處的東西就行了。從經驗來講每個長壽的老人都是心胸開闊的人,這就說明,想要長壽,還必須放寬你的心情。(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刊号:2012.02,作者:蘇光陸,黃堃,趙路,趙英敏,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