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生活養生常識 衣食住行皆是養生

生活養生常識 衣食住行皆是養生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3 10:42:25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泛指穿衣、吃飯、住房、行路等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衣食住行,而且生活中處處皆學問,處處皆養生,有興趣的不妨學一學衣食住行養生法吧。

  穿着篇

  衣不過厚,不怕溫高;

  衣不過薄,不怕風高。

  我們應該都感覺得到,隻有人體處在适當溫度内才能保持最好的心情和狀态,居住或工作環境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可能會引起我們的不舒服。所以,根據溫度變化來調整衣服和被子的厚薄,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民間用“二八月亂穿衣”來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春捂秋凍,早春和初秋季節相對涼快,不适當地減少或添加衣服會導緻着涼感冒。夏天室内外溫差大時,就如同一直處于季節交替之時,更是要注意衣物的增減,尤其是開着空調時,就不能再穿着短衣短褲,可以适當地披一件薄衫或系一條絲巾。

  洗漱篇

  飽不洗頭,餓不洗澡;

  睡前洗腳,勝吃補藥。

  剛吃完飯時,血液大量流入胃部,而洗頭時自然要低頭,可能造成大腦缺血。如果是中老年人或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還容易誘發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洗澡雖然舒服,但還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餓着洗很容易低血糖,甚至暈倒。反之,剛吃飽時也不宜洗澡,否則會使本應集中于胃部的血液轉向皮膚和肌肉,影響消化吸收。建議飯後先休息一兩個小時再洗澡。

  不知道大家愛聽過一句話嗎?叫做:汗水沒落,冷水莫澆。就是說剛出完汗不能馬上沖涼,因為毛孔突然遇到冷的刺激,就會從擴張狀态突然閉合,這樣就會破壞皮膚的排汗功能,導緻中暑、感冒等症狀。

  中醫認為:腳是一扇健康的“窗口”。五髒六腑都可以再這裡找到相應的穴位,洗腳的時候适當地按摩腳心的湧泉穴,可以養心明目、解除疲勞進而促進睡眠。有條件的還可以用艾葉泡腳,能祛寒和通經絡。

  睡眠篇

  夏不睡石,秋不睡闆;

  春不露臍,冬不蒙頭。

  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夏天和初秋,不少人貪涼,喜歡睡地闆,但地面散熱快,吸收熱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熱量,進而可能誘發腰背疼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秋天氣候幹燥,天氣轉冷,睡硬闆床容易造成局部氣血不暢,出現肢體麻痹等。春天即使天氣轉暖,睡覺的時候也一定要蓋嚴被子,尤其是不要露出肚臍。冬天天氣冷,許多人喜歡蒙頭睡,但被子裡空氣循環差,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容易積聚,造成缺氧。

  如果睡前開窗通風15分鐘左右,增加氧氣含量,讓室内細菌大為減少,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人在睡眠時各項生理機能維持低速運轉,代謝水平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睡醒時,人從熟睡狀态逐漸轉到活動狀态,若立即下床或起床動作較大,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行走篇

  坐如鐘穩,站如松直;

  這對老年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身體各器官功能都在不斷的退化,骨骼、肌肉和韌帶也會變得松弛無力,如果行走時不挺起胸來,就會導緻胸腔受到擠,容易形成駝背和彎腰,而且還會因吸入氣體不夠用而發生心慌氣短病症。

  身體長時間缺氧,往往引起心髒病和肺病。所以老年人站立和坐着時,一定要挺起胸來。關于行動,還有兩句話值得一提:腳宜常行,步常後行。這句話說的是,走路要輕快矯健些,以免養成慢騰騰的走路習慣,否則,腿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鍛煉,肌肉萎縮衰老後,兩腿就擡不起來了。

  人多聚集的公共場所,往往是患病之源。衣食住行 健康跟我走。少去人多聚集處、遠離傳染源,染病的幾率自然會下降。市民出門乘坐空調車時,切莫貪戀溫暖,窗開一條縫,有利于保持空氣流通。此外,鍛煉一族要記得:熱身活動需充分,一旦出汗,則要及時擦幹汗水穿上衣物,切忌過度吹冷風。

  冬季養生九個原則要重視

  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幹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卧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卧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适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适應能力。

  養宜适度

  所謂适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緻調養失度,不知所措。

  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态,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适中。有人把“補”當作養,于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隻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産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幹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

  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适、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要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态。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通風健腦

  冬季室内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

  結語: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着我們正式進入冬季最寒冷的時候,天氣幹燥濕度較低,此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冬季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建議大家按照小編的介紹從衣食住行開始,全方位養生才健康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