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泡
部隊官兵在剛開始參加訓練或急行軍的最初幾天,由于鞋子大小不合适、襪子有皺折或者鞋内進砂、負重不均、走路姿勢歪扭等原因,容易導緻腳底起泡、疼痛不适、行走困難,嚴重者還可發生局部感染,影響訓練效果或行軍進程。腳底起泡後可先在局部消毒後用消毒的針頭将泡穿刺,然後再用消過毒的手術線沿泡底穿線引流,或直接用消毒剪刀在泡底剪一小口,引流出泡液。嚴禁将泡撕裂或剪掉泡皮,以防感染。防止腳打泡的最好方法是在訓練、行軍時穿着大小合适的鞋、柔軟平整的襪子,不穿新鞋或過舊的鞋,鞋内進砂時要及時将其倒出,掌握正确的訓練姿勢。
雞眼
腳雞眼常發生在經常需要行走或長久站立的官兵中,好發于足底及小趾外側、趾背等突出或易受壓摩擦處,損害為豆大或更大、圓或圓椎形、表面扁平的淡黃色、質硬、雞眼狀的角質增生物,在其中央有一堅硬的針狀角質栓塞,似雞眼狀,故稱為雞眼。雞眼尖端壓迫神經末梢會引起劇痛、感染,導緻行走艱難。處理辦法:宜先用熱水泡腳,待患處被泡軟後削去其表面角質,保護周圍皮膚、露出雞眼,然後外貼雞眼膏或外塗0。3%維甲酸軟膏、15%柳酸乳酸雷鎖辛軟膏等,隔兩天換1次藥,直至患處發白脫落為止。如雞眼無感染,可通過手術将其挖除或進行激光治療。防治方法:首先,矯正足部畸形;其次,長時間訓練、行軍、站崗值勤時穿着柔軟、寬松、幹淨的靴鞋,鞋底可墊有孔的小片海綿,以保護局部,使其避免受壓。
腫脹、扭傷腳
腫脹、扭傷多由以下原因引起:訓練、行軍前的準備活動不足,訓練時方法或動作要領掌握得不對或不好;鞋子大小不合适,鞋帶過松,路面不平整或腳踩空等。扭傷發生後早期禁忌熱敷、按摩、理療和活動,以免加重局部的腫脹、出血。正确的做法:擡高患肢,盡快将患處在冷水中浸泡或用冰塊冷敷20~30分鐘,或局部噴灑雲南氣霧保險液,以消腫止痛。同時要減少活動,多休息,24~48小時後再進行理療或貼傷濕止痛膏。如經上述處理後局部仍紅腫不适、疼痛加劇,可能有骨折,應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診治。
凍傷
在冬季進行野外駐訓或拉練活動時,少數防寒抗寒能力欠佳的官兵的身體暴露部位(如手、腳、臉、耳等處)易發生凍傷,尤其是在長時間站崗、野外值勤、乘車或露營時,如果足部保暖措施不當、長時間處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更易發生凍傷。足部凍傷發生後,應盡快脫下潮濕的鞋襪,将雙腳浸入42℃的溫水中進行複溫,嚴禁烘烤、按摩或用冷熱水浸泡局部;如表皮破潰,則塗以凍瘡軟膏,然後加以包紮保暖;如有水泡,應在無菌條件下将水泡穿破或抽幹,常規消毒後敷藥包紮。預防重點:在寒冷季節加強局部的防寒保暖,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站崗、野外值勤、乘坐車船、露營時,應定時活動,避免寒冷潮濕的侵襲;保持鞋襪幹燥保暖,及時更換潮濕的鞋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