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五禽戲中的傳統中醫養生方法

五禽戲中的傳統中醫養生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8 19:29:46

  随着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所以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也就讓那個更種養生方法的出現,打但是就是沒什麼效果,那是為什麼呢?您知道在中國傳統的五禽戲中的中醫養生法是怎樣的嗎?您知道日常生活養生保健小妙招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冬季養生的小秘訣,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五禽戲中的中醫養生法

  一般我們的中國傳統的東西都是有很多的寓意的,就比如說中國傳統的五禽戲,不僅僅經典、好看。并且還有很多的養生知識,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養生妙招,對傳統戲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哦。

  五禽戲,五是指數量,即五種動物;禽,指禽獸;戲,“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

  因此,所謂的“五禽戲”就是指以模仿五種動物動作和神态為主要内容的組合動功,包括鳥戲、熊戲、虎戲、鹿戲、猿戲。據載是漢末三國時期的着名醫家華佗,在結合熊的沉穩走爬與鳥的展翅飛翔基礎上,加入了虎的勇猛撲動、鹿的伸展頭頸、猿的機敏等動作,通過模仿這些禽獸的形态,從而創造出流傳至今的“五禽戲”。

  1.鶴戲:鶴主肺,改善氣管炎等病

  鶴戲是這中國傳統的五禽戲中的一個戲項目,這個傳統戲不僅僅精彩、吸引人,而且還包含了很多的養生知識,對人改善氣管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的。

  鶴戲,為五禽戲之一鳥戲的代表。是一種模仿鶴鳥動作的養生功法。《雲笈七簽·導引按摩》中記載說:“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伸縮二臂各七也。”此外,馬王堆出土帛畫《導引圖》之“鶴口”、“鹞”圖以及《莊子》、《抱鶴戲樸子内篇》等所記鳥伸、鳥舉、鸱顧、鸱視、燕飛等均為類似功法。

  動作推薦:鶴飛式

  取提腿獨立,起勢時兩手在腹前相合側平舉,高度以略比肩高為宜,在下落的過程中,掌心相對。為了暢通氣血的運行,上舉與下落動作切記不可含混,上舉的時候,需先沉肩再起肘最後提腕,下落時先松肩再沉肘按掌。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練習鶴飛之時,一定要保持身體的整體平衡,使上下肢協調配合,鶴戲結束,兩手側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調息。

  為了防止人們在練習這個戲式的動的時候太過于生硬,這個戲裡面就多多采用是手臂上面的動作,這樣模仿起來就不會太生硬的,會讓動作做得更加的自然、有力。

  如兩臂上舉時吸氣,上達百會穴,沉肩、松肘、提腕之時提胸收腹;下落時呼氣,松肩、腰、腹,氣沉丹田,再沉肘,最後按掌合于腹前。

  功效:鶴主肺,如平飛鶴,展翅高翔之時,五髒六腑都随之而動,可以幫助調節内分泌,調整身體平衡,增加骨質密度,從而防治膝關節疼痛、骨質增生等症。練習之中,如果能仿鶴的眼神、目光環視則效果尤佳。

  2.熊戲:熊主脾,防治胃痛等病

  熊戲,為五禽戲之一,是模仿熊的動作的一種養生功法。《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的記載,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中也繪有類似的養生圖。

  《雲笈七簽·導引按摩》中則記載說:“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從表面看,熊給人的感覺是,笨拙憨厚,同時也表明熊的穩健和健壯。

  動作推薦:立熊式

  先将兩手手心向下,提氣脹腹,随之自前方上舉過肩,随丹田綿綿之氣下沉,随兩手上起時五指和兩腳一并分開,腰挺直,臀下坐,兩膝前曲,頭向上頂,似熊立起來的形象。同時,意守下丹田,使氣充足,便于發動。

  此練習盡管動作幅度不大,但非常強調髒腑的内動,練習的時候,臀部固定,手臂和頭頸随着軀幹的運動而運轉,軀幹以肚臍為中心,先逆、後順時針做立圓旋轉。另外,軀幹向兩側旋轉時不要向後轉腰,要保持胸口始終朝向正前方。

  功效:熊屬土,主脾胃,通過練搖臂熊,晃臂熊,能對胃酸、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起到良好的療治作用。

  3.虎戲:虎主腎,防腰肌勞損等病

  虎戲,五禽戲之一,是模仿虎的動作而成的一種養生功法。《雲笈七簽·導引按摩》中記載說:“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乍起,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動作推薦:虎舉式

  虎舉式,俗稱撐天。欲揚先抑,兩手張開手指掌心朝下,力發指端,然後如彎曲鋼絲一樣由小指起依次曲指握拳,調勻呼吸吐納,徐徐向上提起,彎于胸平時拳慢慢松開變掌,緩緩上舉再類似前面曲指握拳下拉至胸前,再仿前變掌下按。注意運行的路線基本上保持在同一垂直線上。握拳由下向上至肩前時,松開變掌,舉至頭頂,掌指充分展開上撐;再握拳下落至肩前時,松開變掌,按至腹前,掌指充分展開下按。

  功效:虎走陰屬腎,行膀胱屬陽,陰陽平衡防治疾病,練虎的時候,瞪起眼睛來加強腎髒的鍛煉。增強握力,改善上肢遠端關節的血液循環。此外,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所以,練習虎功,還可以幫助增強腰部肌肉力量,防治腰肌勞損。

  4.鹿戲:鹿主肝,調氣血不足諸病

  鹿戲,五禽戲之一,是模仿鹿的動作而成的養生功法。《雲笈七簽·導引按摩》中記載說:“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動作推薦:鹿抵式

  握空拳,兩臂向右側擺起,為了加大腰部的轉動力度,有利于轉體後望,上邊手臂要超過下邊手臂的長度。練習鹿抵的時候,以腰部轉動來帶動上下肢成縱軸旋轉。前腳向外展斜45度方向伸出,膝蓋方向與腳尖一緻,大腿水平;

  後腿蹬直,全腳掌着地,形成“前弓後蹬”。轉動過程中,有兩個要領是容易被忽略的。其一是動作方面,與肩等高時拳要變“鹿角形”;其二是在身體保持正直基礎上轉頭注視後下方,切不可前探身體。

  功效:鹿主肝,肝髒有毛病,它很起作用。鹿的眼睛,目光是斜視,斜視就像偷着看人,而斜視作用于肝髒,叫疏通肝氣,調理肺氣。強腰補腎,對于肝腎虛弱及氣血不足有很好的輔助療治的效果。

  5.猿戲:猿屬火,改善心髒功能

  猿戲是模仿猿猴動作的一種養生功法。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導引圖》有“木侯”(沐猴)及“管墟”(猿呼)圖樣。《雲笈七簽·導引按摩》中也記載說:“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于鈎卻立,按頸,各七”。

  動作推薦:(1)猿提式

  猿提,因為動作的靈活性要求,所以,一方面要快,另一方面,因為動作相當瑣碎,所以,在練習過程中,一些細小的動作一定要注意,否則出不了神韻。總的說來,抖腕變掌成勾手的動作要快,意在體現猿的敏捷;

  聳肩縮項含胸的動作要緊,意在模仿猿的形态;左右張望時眼神要機警,意在表現猿猴機靈、警戒的心态。

  起勢時,兩手置于體前,十指快速變猿鈎,其中注意聳肩、縮脖、提手、收腹、提肛等,腳跟提起,頭向左來回轉,肩放松,腳跟着地,兩手變掌下按至腹前,再做右勢。

  練習猿提的一個難點在身體的平衡性,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持好重心。重心上提時先提肩,再收腹提肛,腳跟提起;重心下落時先松肩,再松腹落肛,腳跟着地。

  有些習練者反映站不穩,是因為全身上提的時候力量沒有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如果自下而上提踵、提肛、聳肩、百會穴上頂,全身力量向上到達百會穴,向下壓在前腳掌,始終保持與地面垂直,這樣,重心就很中正,自然就站得穩了。

  (2)猿摘式

  練習猿摘的時候,要模仿其中的神韻。通過左顧右盼、上步摘果、退步托掌等動作來表現猿猴尋果、摘果、托果的情景和機警的神韻。其中要注意動作的連貫性,以輕盈靈巧、動作流暢為佳。

  猿摘式模拟猿猴攀樹摘果,手形和眼神的變化較多,伴随尋找、發現、采摘的過程,眼到手到,可以假想發現了樹上仙桃,然後下蹲,向前躍步,攀樹摘果,同時,左腳左後方退步,右腳收回變丁步,右腳前跨重心上移再收回變丁步。

  功效:猿屬火。心火猿主心髒,對心神起作用,猿的動作閃展騰挪靈活,通過這樣的動作,可以按摩心髒,改善腦部供血。對神經緊張、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此外,猿戲還能對頸椎和腰疼起到很好的療治作用。

  日常生活養生保健小妙招

  1、生姜止吐。先用熱水沖泡生姜片,過濾後把姜湯倒在小方盒裡冷凍,最後把凍好的冰塊碾碎,随時含服。

  2、白糖治打嗝。打嗝由膈肌痙攣引起,一口吞下一兩勺白糖,能使興奮的神經平靜下來。

  3、大蒜水治喉嚨疼。把六瓣蒜搗碎,放到一杯溫水裡攪勻。每天用它漱口兩次,連續三天,可以緩解喉嚨疼痛。

  4、黑巧克力止咳。研究發現,在治療持續的咳嗽方面,黑巧克力的可可化合物比止咳藥更有效,而且無副作用。

  5、菩提花茶能退燒。用熱水泡菩提花茶,一天喝三四杯,能刺激丘腦下部更好地調控體溫、擴張血管、促進排汗,起到退燒作用。

  6、蘆荟治燒燙傷。如果你不小心燙傷了自己,蘆荟汁可以幫得上忙。其抗炎作用能在燙傷的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緩解疼痛。

  7、薄荷緩解腸脹氣。每次吃兩粒腸溶薄荷膠囊,每日3次,能殺死引起脹氣的細菌,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解除脹氣。

  8、醋或紅茶除腳臭。把醋和水以1∶2的比例調好,每晚泡腳能殺死引起異味的細菌。還可以每天用紅茶洗腳30分鐘。注意,如果腳上有傷口,不要用這種方法。

  9、熱檸檬汁治感冒。把鮮檸檬切開,将汁擠到杯子裡,熱水沖喝。在感冒前補充維生素C能縮短感冒的時間、緩解病情。

  10、檸檬加酸奶消除口臭。用檸檬汁漱口,再喝點無糖酸奶,能立即消除口臭,并保持12至24小時。

  11、橄榄油治口唇幹裂。橄榄油有消炎保濕的作用,每天抹三次,能促進幹裂的嘴唇愈合,并使它們變得更加柔軟、潤滑。

  12、冷熱水交替放松脖子。淋浴時,先用熱水沖脖子20秒加速血流,再馬上用冷水沖洗10秒,以收縮血管。重複三次,能有效改善頸部血液循環。

  13、睡前吃櫻桃促睡眠。櫻桃中有豐富的褪黑素,睡前洗個熱水澡,再吃幾個櫻桃,能快速入睡。

  14、冰茶包除眼袋。紅茶中富含丹甯酸,它可以消除眼袋、緊緻皮膚。将喝剩的茶袋放入冰箱冷卻後,閉上眼睛,将這個涼涼的茶袋敷在眼皮上大約10分鐘,就能立竿見影除眼袋。

  15、草莓消除牙斑。草莓中的蘋果酸是很好的收斂劑。将幾個新鮮草莓攪碎,與少量蘇打水充分混勻,然後用牙刷蘸取少許刷牙,可有效去除咖啡等印迹。

  16、補充鎂防頭疼。補充鎂元素可以緩解肌肉緊張、痙攣引發的頭痛。選用至少含200毫克活性鎂成分的鎂元素補充劑。但要注意,有腎髒疾病的人在服用之前需要咨詢醫生。

  冬季養生的小秘訣

  1、護腳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衆所周知,腳部神經豐富,更是三條陰經三條陽經的交接點,腳部一受涼,就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引起感冒,關節炎甚至腰腿痛痛等。所以冬季鞋襪要勤洗勤換,每天晚上用溫熱水泡腳20——30分鐘,如果能使用一些腳本生物科技的中藥足浴粉,則能使氣血循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适當運動出汗

  冬季屬陰,所以養生關鍵就是要防止外來寒邪入侵到體内,一定要“祛寒就溫”,但是暖并不是把空調溫度調高,也不是穿的越多越暧。如果穿得過多則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出汗過多則更能洩氣,所以在鍛煉身體時要動靜結合,所有運動隻宜微微似汗出為度。

  3、多食溫熱,少食寒涼

  冬季養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将食物分為寒涼、冬季養生保健知識、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保健知識,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養生保健知識、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蔥、大蒜等。

  4、補充充足的水分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各部位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一般保證在2000—3000毫升就夠了。

  5、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為适宜。

  6、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衆用樂觀的心态、積極的态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為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态。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7、環境舒适

  室内溫度濕度要适宜;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之間,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氣流通、新鮮,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氣中毒。

  8、睡眠充足

  冬季早睡晚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适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蒙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向詳細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五禽戲中的中醫養生法的神奇之處的吧,您也應該已經知道日常生活養生保健小妙招有哪些了吧,是不是迫不及待想把今天學到的有關冬季養生的小秘訣的知識分享給您的小夥伴們呢?那還等什麼,趕快來看看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